精美散文欣赏2017(优美的散文及赏析)

精美散文欣赏2017(优美的散文及赏析)

韦秀观,笔名又见,壮族,广西大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民族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文艺报》《广西文学》等报刊。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目光落在胸口》《又见村庄》等,有作品入选各类选集和教材。

◎韦秀观(壮族)

黄帝手植柏,愚公移大山,都安战石海,十四亿人民鏖战贫困,一丝一缕,都是一个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之生动写照!

——题记

每次经过都安瑶族自治县,都绕不开一条河流,它的神秘,它的壮美,它的豁达,都让人无比沉醉。这是一条迎面而来的河流,一条开满鲜花的河流,一条奔腾不息、一路出彩并充满神奇力量的河流——澄江河。多少生活于斯的大山儿女,沿着这条河前行,可以抵达山外更宽广辽阔的世界。

探访一条河,有许多方式。而我这次沿210国道,从金城江南下,一路伴着“这里的山路十八弯”的旋律,走进了越来越聚拢高峻的大石山。公路两边连绵的山峰,挺拔直上,刺破云天,高约百米至三四百米。汽车在山间公路上奔驰着,好像走进了一片远古的石林。几番盘旋,抵达大兴镇署所在地。驶入澄江河谷,大路右边一汪数亩清澈的泉潭映入眼帘,湛蓝的水面在四周围青翠的石山映衬下显得格外纯净,宛若一块通体透明的碧玉静静地安放在仙境里,令人心动神往。

这就是澄江河的源泉。大兴这座古朴而简约的小圩镇,除了错落有致的街区民房和青翠欲滴的群山,就是这让人心头一亮的澄江河源泉了。

泉潭以及溢满后形成的澄江河究竟有多美?那是一个蓝幽幽的地下溶洞泉流,地下水从深不见底的洞中源源不断地上涌,然后四下漫延,形成这一汪百米见方的葫芦状清潭。在都安境内,有许多这样的溶洞相互连通着,形成了广西规模最大的地下河网。其中作为地下河主流的地苏河,发源于重峦叠嶂的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喀斯特峰丛地貌腹地,从地下自西北向东南流,从东庙乡的岜独山出发,蜿蜒蛇行,一半在都安县城汇入澄江河,一半在地苏镇的青水村注入红水河,全长57公里,落差342米。整个地下河道则以树枝状分布,大部分河水在地下30至80米处流动,水旺时节则从其中的多个天窗漫出,在地表形成季节性河流。澄江河则完全不同,是一条奔腾的长流河,个中缘由着实让人好奇。如今,它依旧披着神秘的面纱,令许多潜水爱好者怦然心动,慕名前来。

澄江源泉溢满后,宛如一缕青烟,从葫芦口飘逸而出,在青翠欲滴的群山之间盘旋迂回,穿过炊烟袅袅的壮乡瑶寨,缓缓流向远方,使这四周围冷峻威严的莽莽峰峦增添了几许生命的律动。

这就是澄江河。它从大兴镇九顿村发端,两岸树青水碧,盘旋着向南流经大兴、高岭、安阳、澄江四个乡镇,横穿县城后在澄江镇红渡村与千里而来的红水河际会,全长42公里。由于河岸多为平川岩溶地貌,河道相对平缓,水流缓慢,水中泥沙极少,清澈而透着绿,如同高原湖的水一般纯净。江水一路向南,整个流域的全貌都是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这是一条会开花的河。从源泉下游约三里的地方开始,几十米宽的河面,海菜花怒放水中,朵朵花儿错落有致,黄白相间的花瓣,在青山蓝天的映衬下更加娇艳欲滴,微风远远送来花儿淡淡的清香,每吸一口气都是自然的芬芳,让人沉醉不知归路。靠近河岸下车,沿江漫步,满眼尽是花的海洋,一朵朵,一簇簇,那样洁白,伴着江流在微微招展着,好像清澈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个袅袅婷婷的少女,捧着鲜花探出水面,拖着长袖起舞,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山外的来客。

“这海菜花是澄江河名气最大的花。”随行的朋友自豪地说,海菜花是一种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可生长在4米深的水中,根浅入河泥,叶不露水表,只留洁白在人间。如果说莲花“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那么海菜花却是另一番品格——白天自信地探出水面,晚上则低调地沉入水中。它生长的范围极小,因为它对环境要求实在太高,对温度、湿度、日照,特别是清洁的流水环境,要求苛刻,所以只分布在广西都安、德保、靖西,云南大理等一些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我们欣慰地看到,澄江河流域已建成国内唯一集河流湿地、城市湿地、农耕湿地于一体的喀斯特地貌国家湿地公园,本来只可春秋两季盛放的海菜花,在这里却能四季清香四溢,天天都可以看到这条河流穿着世间最华美的衣裳。这是此地的骄傲,也是常年保护生态环境的回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条河所涵养的绿色生态元素与群山相互依存,与山里人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

不知不觉中,水声渐大,我们走到了响水关。一道水坝横截江流,致使水至关前跌宕突起,奔腾的流水犹如无缰的野马,急泻而下,形成了一挂宽约50米、落差约3米的瀑水。泉帘击石间,珠飞玉洒,响声轰隆,数里之外可闻其声。“响水关”的名头应源于此吧。当地人说响水关还有一个叫“响泉夜月”的名字。我不由想起经典二胡曲目“二泉映月”,那种演奏时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和独特魅力。想想响水关前,月明星稀之时,月光如银照江流,风里花月相辉映,锦浪随涛歌且行,崇山峻岭间传来梵音,动如“鱼龙潜跃水成文”,静若画里“人来鸟不惊”,有声有色,典雅惊奇,此等情境配得上世间一切最美好的音律。

小心翼翼地登上石坝,细看江水旋流,海菜花则坚守根基所在,不落入俗套,不随波逐流。只见那泛白的花瓣,每朵三瓣布局,围拢着鹅黄色的花蕊,多像一个紧密团结的整体!水上还是水下,花色永远那么光泽透亮,弹性十足,总是保持着优雅的姿态。花叶则长短不一,在水下温柔地舞动着优美的舞姿。从河底淤泥里长出的花茎连着漂浮水面的花蕾,随着水流飘逸起伏,好像翡翠似的处处透着珠光宝气。往上游极目,约两公里远的河面都开满了无数的海菜花,像天上的繁星,在幽蓝的河水中忽闪着眼睛,尽情彰显着顽强而不可阻挡的气势。

一条碧绿的河水,一挂响声如雷的瀑布,让这群山里浑然不动的叠嶂青峰平添不少灵动的气息。

可这世上的事物,总有两面性。大自然有时赐予小桥流水,有时也会暴跳如雷,甚至留下怪石险滩、穷山恶水。河的两边尽皆山峦,挺拔巍峨,青翠的草木间露出险峻的悬崖绝壁,让人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偶尔会见到几只山羊在山坳间攀爬或吃草,如洁白的鲜花在山间飘动,那是大山深处少有的一点生命气息。桂西地区喀斯特地貌这种丛峰连绵,这种绝壁悬崖,这种奇异的流水和鲜花,给这里的村村落落带来了贫瘠和苦难,也平添了不少威严和神奇。

河流周围近百里,峰丛林立,岩石嶙峋,石山的后面还是石山,群山之间坐落着约1.5万个山弄,涵盖都安、大化两个瑶族自治县大部分地区。当地的干部总结为“九分石头一分土”,土地“碗一块瓢一块,一顶帽子盖住一大块”。到处是石头,但石头下面没有矿。山上种不了树,只能任凭杂草丛生。下雨留不住水,雨水渗入地下溶洞,还会把泥土冲走。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到此一瞧,曾说这是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一个被上帝诅咒过的地方!

生长在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里,精神可能成为唯一可慰藉和倚靠的力量。而人往往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看到,居住在澄江两岸大山深处的上百万壮瑶族同胞,长期在石头缝隙间抠土耕作,与大山共存,与石头共舞,他们学会了用石头堆成房子,用石头砌成水柜,用石头铺成进山公路,把天堑变成通途,凿出一条条“石山王国”的天路,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彰显了不屈的精神意志。

这山山岭岭,险峻地势与绝美风景相生相伴,好像藏着龙卧着虎。正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云:“井沸生澜通海气,中有老蛟愁卧。”千百年来,这里的孩子们捧着“奋斗万岁”的信念,动心忍性,吃苦争气,像澄江流水那样,志在沧海显本色。县里每年都有十数个学子考上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八桂大地,大江南北,到处都有澄江两岸山里人奔波奋进的身影。他们的经历证明,一个人或一个地方的未来怎么样,不是靠运气和环境,如果现状不如人意,总可以想办法去改变,穷则变、变则通,勤劳和奋斗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澄江河过了响水关进入高岭镇,笑纳了从太阳村方向奔袭而来的几条涓涓溪泉之水,积蓄了前进的力量。一路向前,进一步见证了山里人敢叫高山低头的豪迈激情和奋进精神。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里的山形水势正如杨万里所云。顺河而下,到了澄江河畔的巴潭村,那是都安人大战石海的地方。都安县城之北三公里处,凸起嶙峋乱石,方圆5000多亩,无地可耕,无田可种,群众称之为“石海”。在这片稍微宽敞的土地上,留下了都安人太多的记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安调集上万人,设四个战区,劈石造田,苦战这片石海,历经四年,终于平整出耕地3700多亩。都安县因此被列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当时有一句口号:“都安学大寨、大寨学都安!”

如今,石海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湿地公园,节节拔高的山竹,水中倒映的怪石,蜂飞蝶舞间烂漫的野花,清澈可见的藻中小鱼,草木间自由飞翔的白鹭,好一幅灵动怡人的山水画。公园边澄江河畔,崭新的异地扶贫移民搬迁新村拔地而起,从大山走出来的人们,沐着远远飘来的海菜花的清香,悠闲地漫步,记忆深处一定涌起淡淡的乡愁,那是对过往艰辛的回想和珍藏。

常常,我们为这样的情景鼻孔酸楚,心潮激动:在都安,好多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山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多年前就在绝壁上抠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机耕路,传递着对人生的那份热爱、那份执着和那份希望,犹如凤凰涅槃般在那片山旮旯里站了起来,而不像一些人听天由命,甚至等靠要;在某处街边,一个手脚不便的人正在摆地摊,卖些蔬菜、红薯、芝麻、黄豆等自种的土特产,看起来有些辛酸,但一个人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解决日常生计,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而不像一些四肢健全的人好吃懒做,甚至要乞讨为生……每一个努力的灵魂都值得尊敬!

无独有偶,面对滔天洪水,有人选择逃避,躲到虚设的所谓的“诺亚方舟”里,而我们这个民族则行大禹治水之举,面对灾害,迎面痛击。在《山海经》中,“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在《圣经》创世纪里,上帝指示诺亚一家人建造诺亚方舟,确保人类和生物的繁衍生息。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有的人还是遵循他骨子里的“诺亚方舟”法则,坐等群体免疫或特效药,而我们的民族则秉承大禹治水之风,把抗击疫情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蜿蜒流淌的澄江河笼罩着薄雾,总以独特的方式掠过似墨如黛的两岸青山,像流动的古青色银丝绕过半边县城,穿过永济桥遗址,奔袭20里,到澄江镇红渡村与红水河相汇聚的地方,又留下了一段人文胜景——龙颈银涛。有一酷似巨龙张口的深潭,锁在河道里,收纳澄江来水,让江水在另一端潭口流出。不远半里许有一怪石横跨江上,江底又有一石峡关锁,如龙探颈,揽住澄江,让清波通过颈下而流,故名“龙颈”。每当汛期,大水泻下,急穿峡口,响声如雷,汹涌震天;水花四溅,如白花花的银子,光彩淋漓,气象雄奇,故名“龙颈银涛”。通过峡口的江水形成阵阵波澜,翻滚着倒入红水河中,此情形正如邑人所疑:“雷神擂战鼓,猛虎斗蛟龙。试望滩头水,身在万籁中。”秋冬季节,水位则下降,可下潭捉鱼,可登峡探奇,其间潺潺流水映着日光,显得格外绚烂,身临其境,犹如探访水下龙宫。20世纪末,都安在龙颈滩头上游处建起了龙颈电站,让瑶乡的这条母亲河不断地“放电”,永葆光明的信条。

澄江源泉的贡献不仅于此。流域过处尽是农家乐,土鸡土鸭,瑶山腊肉,黑山羊,水豆腐,野菜,尽是就地取材。河里盛产的各种小鱼,汤蒸煎焖皆宜,每次路过都得向农家乐提前预约餐位,才可能品到佳肴。特别是一种野生鲶鱼,清蒸,不放油盐,味道特别鲜美。澄江河就这样慷慨,通过水利渠道,源源不断地为周边的稻田提供灌溉,使河谷的乡亲们都能吃上香香的大米。在“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石山区,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奢望。乡亲们还把河水引入自家池塘,养鱼养鸭,家家户户常常飘来别处人家没有的原汁原味的肉香。

回望澄江源泉,来路曲折迂回,大山深处各族同胞奋斗的身影仍历历在目,我又仿佛看见了一条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于是,我们看到了河池人削降65座山峰,填平23道沟壑,建成了“悬崖边的山顶机场”。我们看到了河池人在一片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坡坡岭岭中,推土削山,开辟出来两万多亩的平地,硬生生地把一个大任产业园区给逼了出来。我们看到了十四亿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接近一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让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彻底消灭了贫困……在这里,每一天都在演绎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品格意志,每一天都可以看到“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豪迈气概。

这深山万弄里的一个个弄潮儿,积淀着深藏于骨子里的那份坚强、那份勇气、那份力量和那份自信,从这里出发,像澄江源泉厚积大山大地之水而薄发成流一样,一路冲过响水关、大战石海、鱼跃龙颈,收获着人生的鲜花和掌声,奔向大江大河,直至辽远而广阔的大海。

黄帝手植柏,愚公移大山,都安战石海,十四亿人民鏖战贫困,一丝一缕,都是一个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之生动写照!正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像澄江一样无所不在,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不是吗?它好像奔腾着千万匹战马,从大地腹地深处源源不断地积蓄着前进的力量,翻滚盘旋着冲出地下溶洞,然后形成泉流,一跃千里,气势如虹,生生不息。

不觉间,一种感动油然而生,温暖如春。

澄江源泉,晶莹清澈,一路鲜花迎放,美丽着奋斗者的美丽!

澄江源泉,充满神奇和力量,迸发于地核,通达于江海,让每一个奋斗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澄江源泉,已深深融入历史长河,让一方水土在磨砺中更加厚实,让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苦难中走向辉煌!

……

(阅读全文,请购买杂志)

节选自《民族文学》汉文版2021年12期

审校:杨玉梅

核发:石一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