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为什么打仗(阿富汗战争美国赢了还是输了)

为何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频频发生暴恐袭击?

在列强不断介入下,国内势力山头林立,为了利益内乱不断,如背后还有国际背景,那么问题就更复杂化了……总之,百年将得不到不安定。

一个说想打,一个是不愿打!

11月23日,中国在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的领事馆,遭到三名恐怖分子的暴力袭击,巴方安全部队果断还击,三名匪徒被击毙,而两位巴铁警察也在过程中不幸中枪牺牲。

事后据BBC消息,俾路支省(Balochistan)非法武装“俾路支解放军”(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BLA)宣称策划了袭击事件。

对巴基斯坦,中国人的印象通常还是比较不错的,毕竟这个南亚第二大国,可以说是地球上与中国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但与此同时,巴铁恐怕也是亚洲所有非战乱国家中,安全形势最为动荡的之一。恐怖袭击在这里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为什么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会这么频繁?这其实与这个国家特殊的国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最直接的一点,当然是众所皆知的,与阿富汗千丝万缕的联系。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毗邻,并同为逊尼派伊斯兰国家;民族成分方面,巴阿两国也是颇有渊源,比如阿富汗的第一大民族——普什图族,同时也是巴基斯坦的第三大民族。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巴基斯坦基于伊斯兰的同袍之情,以及对苏联南下印度洋战略威胁自身国家安全的担忧,也积极参与到了美国主导的援阿抗苏大业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与阿富汗抗苏武装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联撤兵后,阿富汗出现权力真空,各派抗苏武装展开内战,得胜的塔利班,在以白沙瓦为首的巴国北部地区拥有强大影响力,同样跟巴基斯坦军方也瓜葛颇深。本拉登就长期受巴基斯坦内部某些势力暗中庇护,最终也是在巴国北部境内被美军击毙——由此可见巴国与阿富汗恐怖势力之渊源。

既然跟塔利班、基地有这么大的瓜葛,巴国想太平自然也就成了难事。特别是911之后,美国掀起反恐战争,并强令各国站队。巴基斯坦当然不敢违抗美国,必须承担相应义务,但同时又跟基地、塔利班斩不断理还乱,再加上巴国内政一向不稳,不仅社会矛盾较激烈,政坛、军方派系斗争也十分频繁,这本身也导致了政府对社会秩序的控制下降,并且给了恐怖势力大量的可乘之机。这种情况下,恐怖袭击在巴基斯坦频繁发生,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

但是,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已。并不是所有的恐袭,都和基地、塔利班有关。比如这一次对中领馆的恐袭,宣称对此负责的,就是一支以少数族群——俾路支族建国为目标的恐怖势力——俾路支解放军。

这就涉及到巴国内部恐怖事件频发的第二大渊薮——民族问题。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西北角,是南亚——中西亚两大地缘板块交汇处,历史也是中西亚势力入侵南亚的陆上通道。这种地缘区位的特殊性,使得巴基斯坦这个国家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图族和俾路支族,然后这四大民族又可以分为与印度高种姓渊源颇深的印欧族系(旁遮普族、信德族)和中亚族系(普什图族和俾路支族),相应的,在语言上,也分为印度语族和波斯语族。

这就很麻烦了。虽然多民族国家并不罕见,但巴基斯坦却有一个问题——就是主体民族的优势并不太明显。作为第一大民族的旁遮普族,仅占人口的63%——并没有达到绝对多数,而且聚居区也局限于东部和东北部,即便是加上第二大民族信德族(人口占比18%),聚居区也最多就扩展到东南部的信德省——二者加起来,大致就是印度河流域这个狭小范围。广袤的西部,以及北部山区,在民族、文化、语言方面深受中亚影响,与印度河核心区的差异比较明显。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为什么打仗(阿富汗战争美国赢了还是输了)

当然,如果巴基斯坦主体文明够强大,那也足以对西、北少数族群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或者是威慑力。但巴基斯坦本身就比较贫弱,国家资源又主要用于跟东面的印度对峙,所以能投入到内部维稳或者融合的资源比较有限;而且在文化上,巴基斯坦本身也没有什么原生主体文化——虽然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但印度文明的核心早已转移到了恒河流域;而巴基斯坦本身的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支撑——逊尼派伊斯兰教,其本身是源自中东。

这意味着,巴基斯坦的本部核心区,在面对西部、北部少数族群时,既缺乏足够的物质资源,也不具备足够的精神向心力,所以很难对当地形成实际控制,更别说文化融合。

这自然就会导致民族分离主义浪潮的猖獗。比如俾路支高原上的俾路支民族,地缘上自成一体,文化方面和主体民族差异明显,再加上经济落后,社会形态以部落为主,国家意识天然淡漠,这些天然都是分离主义滋生的隐患。这些问题,再加上当年印度撤出南亚时,故意埋下的民族分裂地雷,以及后来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对俾路支人独立运动的利用(美国至今拒不承认俾路支解放军为恐怖组织),这一切,都导致了俾路支强烈的分离主义情绪。

而这只是俾路支族而已。在其他民族或者族群之间,这种矛盾同样存在,民族融合程度整体较差。而巴国的贫弱,不仅意味着大家必须中央手中的资源有限,缺乏消弭矛盾和冲突的筹码;更意味各族群面对相对匮乏的资源,其争夺势必更为激烈,更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再加上外国势力的插足,巴基斯坦这种小国,又不具备中俄这种大国那样的抵制能力,各方面因素汇集,巴国民族冲突衍生出的恐怖势力滋生,恐怖袭击频发,也就在所难免。

其实对民族融合度差这个问题,巴基斯坦政府也是想了办法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合适的办法,就是打造一条能得到各民族普遍认同的情感纽带,并将它凌驾于民族认同之上,这样一来,依托这条共同情感纽带,巴国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合民族分歧,增强国家凝聚力,降低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的风险。

那么,什么纽带,可以承担这个历史重任呢?就巴基斯坦现实国情而言,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只有一个——即宗教认同。

巴基斯坦虽然内部民族众多,彼此间融合程度差,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宗教认同——伊斯兰教逊尼派。通过强化对逊尼派伊斯兰教的认同,巴基斯坦就能够有效淡化民族分裂风险。

而且,逊尼派伊斯兰教对巴基斯坦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众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历史上渊源极深。印度河流域本就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旁遮普人和信德人也都属于印欧人种——与印度的婆罗门、刹帝利系出同源。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面对明显更加强大的印度,巴基斯坦如何维护自身国家的独立性?或者说,如何维持国民——尤其是主体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和认同感,而不被印度给吸走?

答案依然是强化伊斯兰认同。在族群认同下,旁遮普和信德人跟印度高种姓本就系出同源,所以讲这个的话,巴基斯坦面对印度的文化沙文主义时,完全缺乏反抗之力。而强化伊斯兰认同,这下与印度教文明的差异性就凸显出来了。只有在穆斯林这个宗教身份下,巴基斯坦才能有效抵御来自印度的“种族认同”的蛊惑。

所以,无论是基于内部的族群融合,还是外部的抵御印度,伊斯兰认同都成为巴基斯坦的立国之本。内部族群矛盾越深,外部印度压力,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化倾向就会越明显。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对宗教的太过推崇和强化,反过来,不仅也会扩大宗教在民间的影响力,而且也会使巴基斯坦民众在宗教的认知方面,更加倒向原教旨主义——而这又与恐怖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巴基斯坦再用推崇伊斯兰维护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同时,恐怖势力打着原教旨主义旗号的极端思想和行径,得以在巴基斯坦社会层面大肆流传,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同。

这就让巴基斯坦政府很尴尬了。他们当然不想恐怖势力泛滥,但他们又不能淡化民众对伊斯兰认同——反而要不断加强。其结果就是,随着民众的宗教情结过分增强,恐怖组织的那套“圣战”理论,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最终尾大不掉,让这个国家,成为恐怖袭击的温床!

以上三点,就是巴基斯坦恐袭不断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困境呢?很简单,对内发展经济,对外缓解印巴冲突。

印巴冲突如果能够缓和,巴基斯坦借宗教认同抵御印度族群认同冲击的必要性就大幅下降,同时也能抽出更多的资源,来用于缓和民族冲突,或者收拾恐怖分离主义。

而发展经济也是同样是这个道理。经济发展了,不仅巴基斯坦政府手中的资源多了,而且各民族也不必在为了有限的资源,而争的你死我活,民族矛盾得到缓解,借强化宗教认同来压制民族分歧的必要性也会随之下降。

而这两者的实现,和中国都大有关系。

虽然印巴近年来已经有所缓和,但想让印度从根本上放弃对巴基斯坦的敌意,这个还是有难度的。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在大西南的经营和布局,随着这种威慑力的增强,印度再想甩开膀子跟巴基斯坦大干特干,那也更加不容易。而中巴经济走廊,更是巴基斯坦脱贫致富的最大指望。

但换个角度,这也让中国成了巴国恐怖势力的眼中钉之一。要是中国牵制了印度,让巴国将资源回调国内,又再帮巴基斯坦脱了贫致了富,那恐怖分子在巴国的生存土壤就凉了。上述原因,再加上美国的撺掇,这些恐怖势力自然会想方设法的来针对中国。之前屡次爆出的对中国工程师的袭击,乃至于这次对卡拉奇领馆的袭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那么,这次恐怖袭击,会对中巴经济走廊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呢?未来的合作过程中,如果频繁发生恐袭,中巴又该如何应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外系列1892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国际时事分析系列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