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消毒用什么消毒液(疫情消毒杀菌用什么最好最安全)

防疫消毒液哪种好?

1.防疫消毒液用酒精比较好,一般来说,如果是室内地板或者墙壁消毒的话,可以用八四消毒液如果是人体或者皮肤消毒的话,最好是使用酒精比较好

2.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可以用84消毒液,还有其它含氯的消毒液,医用酒精、乙醚,还有过氧乙酸,对病毒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3.常见的75%酒精就属于醇类消毒剂,除此之外还有正丙醇和异丙醇等。它们杀死病毒的原理一是通过让病毒蛋白脱水、凝固和变性,干扰病毒的生存和繁殖,二是通过干扰微生物酶系统,抑制新陈代谢。研究表明,60-80%的酒精渗透入病原体内的效果最好,所以通常75%酒精是这类消毒剂的首选。

醇类消毒剂不仅可以用于手及皮肤消毒,也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以及小件浸泡消毒,不过酒精易燃,不建议大量以喷洒喷雾形式消毒。也不建议用乙醇对口罩表面作喷雾消毒,会导致口罩降低或丧失过滤效果。

4.餐厨消毒首选热力消毒

既然这几种消毒方式效果都很好,家庭消毒是不是可以随意选择?

专家表示,家庭消毒还是首选热力消毒,因为是物理消毒方式,没有残留。尤其是家用的碗筷、处理食物的刀具、砧板等都可以直接用水煮沸消毒。微波炉消毒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84、泡腾片这些常见消毒剂都属于含氯消毒剂,对新冠病毒也很敏感,如果家庭需要使用的话,一定要注意根据产品说明书保证使用时间、剂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新冠”病毒用什么消毒最好?

谢谢邀请。处于“特殊时期”,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数不断的增加,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就是“新冠病毒的防御”,如何能够做好预防,除了“勤洗手”和“出门佩戴安全的口罩”以外,还有一件事就是要“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然而,用哪种消毒方式消毒杀菌更靠谱?关于“消毒”,您应该这样做。

防疫消毒用什么消毒液(疫情消毒杀菌用什么最好最安全)

针对病毒,最常见的“杀灭剂”就是“医用酒精”: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指出,75%的酒精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正因为如此,对于家里普通的日用接触品,建议大家可以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杀菌,当然最好是直接选购“商品化的医用酒精”,不推荐“自行调配”,因为浓度很难把控。

另外,请您明确,白酒在生活中并不能当做消毒剂使用,也真心不能用白酒泡澡。

医用酒精的酒精浓度为75%,想要达到消毒的作用,浓度必须要“达标”;酒精具有“能让蛋白质变性”的作用,所以它可以杀灭微生物;但低浓度的酒精杀微生物的能力较弱,而较高浓度的酒精还会导致微生物表面的蛋白质过快凝固,酒精就无法深入其中,杀菌效果同样不理想。经过实验研究,发现“浓度在75%左右”的酒精对微生物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来说,病毒外存在蛋白质包膜,用酒精即可将其杀灭,但对于其他病毒来说可能未必。

“84消毒液”的破坏力很强:

有一类生活常见消毒液叫“84消毒液”,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或者次氯酸盐,其产生的消毒作用主要利用的是‘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这种强氧化性会导致微生物中的很多成分被氧化,从而就会丧失自带机能,无法继续感染或繁殖。

和“84消毒液”类似的还有二氧化氯,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它也可以利用强氧化性来杀灭病毒,现实生活中多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使用“84消毒液”要注意,它是一种“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的物质,稀释时同样要关注浓度,配制浓度在“消毒液的使用说明”上都有具体介绍。另外,在使用“含氯消毒剂”的过程中,请您注意“适当通风”、“不可入眼和接触皮肤”,由于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刺激性”。

对于“84消毒液”来说,还有一件事情需要您各位注意,使用它的过程中不能和洁厕灵同用,不然很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过氧乙酸”是一种实惠、但稳定性差的消毒剂:

“过氧乙酸”有较强的氧化性,因此也会起到适当的消毒杀菌作用。一般而言,将过氧乙酸配制成“0.005%左右的水溶液”即可用于杀菌消毒,在一分钟内即可杀灭一切病毒,效果很好。

但这种消毒剂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分解;对于一种具有一定危险的消毒产品,市面上很难买到。

“物理杀菌方法”也可以尝试:

从现实生活考虑,杀灭病毒还可以选择物理方法,最常见的物理方法就是“高温加热”和“紫外光杀菌”。

“热水煮沸消毒”是家庭可以使用的消毒方法,其操作性较高;一般在56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加热30分钟,就可以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紫外光消毒,一般多用于实验室杀菌消毒,操作比较简单,但有一定的副作用,相对而言不建议在家尝试。

所以,依照现如今的“流行病趋势”和“可操作性”来看,推荐大家可以使用“75%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进行消毒杀菌,实用性较强,对于病毒也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于家里使用的餐具和衣物可以选择“煮沸消毒”的方式;多种杀菌消毒方式齐下手,希望您能离“新冠病毒”更远一些。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