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软黄金的鱼是什么鱼(鱼类软黄金)

关于鱼的科学小知识?

1.一、鱼的生理特征

鱼的眼镜是圆形的水晶体,在水下能看10-20米的距离,生活在水中、上层的鱼,比生活在底层的鱼视力稍好些。鱼虽然在水中生活,但通过光线的折射也能看到近岸的物体。既然鱼的视觉有限,垂钓时钓饵要选用红、黄、粉、白四种颜色,因为醒目易被鱼发现,不宜用灰暗色泽的。

鱼的听觉是内耳和身体两侧的侧线它不仅能分辨不同频率或振幅的声音,也能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对1000-2000赫兹内的低频声音感觉十分灵敏。据此,钓鱼人垂钓时不要在岸上来回走动,也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在机械作业附近和大路边垂钓,最好要找鱼不受惊扰的肃静处。鱼也有鼻孔,它的作用不是用来呼吸,而是闻味也就是它的嗅觉器官。鱼的嗅觉器官最灵敏,其灵敏度为人的500倍。它寻找食物主要靠嗅觉,然后再靠视觉接近食物。比如把酸臭的钓饵投到水的中、上层,很快就会把鲢鳙聚来。鱼的呼吸器官是头部两侧的鳃,鱼在水中游动借助鳃片、小鳃片和鳃丝完全张开来吸取水中的氧气。鱼的心脏只有一房一室,鱼属体温不恒定的脊椎动物。

二、鱼的摄食特征

鱼类吞食饵料,有的靠咽齿磨烂食物,而多数不长牙齿的鱼,不同于兽类用牙齿咬碎在吞咽,也不同于鸟类用嘴啄。它是线展开鳃盖,随后张开嘴,靠肌肉的收缩使水急速流入口腔,食物也被吸入嘴里。此时鱼的形体是头朝下、尾朝上,身体处于水平状态,当它感到钩在嘴里不好受就会立即向上抬头,企图突出饵料,这时浮漂就会倾斜或上升,也是提竿的最好时机。

三、鱼的食性

鱼的品种不同,食性也不同。但不管它吃荤也好食素也罢,关键是在喜欢的气味上有区别。鲫鱼喜甘甜,鲤鱼喜香醇,鲢鳙喜酸臭,鲶鱼喜腥。垂钓时钓什么鱼用什么气味的饵,投其所好才有回报。但受气温、气象和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鱼的食性也会发生改变,有的还形成“口癖”,这就要求我们在垂钓时要以变应变,只有对上鱼的口味,就会有鱼上钩。另外,我们还必须知道鱼对食物也有挑剔之外,就是它不吃有棱角有尖刺的食物,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吃带辣味、苦味和怪味的食物,也不吃同一种食里有多味的食物。据此,我们在配置和使用鱼饵时,要摒弃鱼不爱吃的,选它爱吃的,这样鱼吃钩勤,人获鱼多。

四、鱼的习性

鱼的习性就是趋氧、趋温、喜风、喜草、喜弱光,它们在同一水域而在不同的泳层生存,有一定的活动规律。

氧气是人类和世间一切动物生存的首要条件,鱼也同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氧。水中的溶氧量与光照的强度,气压和气温的高低,水生植物的多少,水的深浅、肥瘦、动静以及水面大小等都有直接关系。钓鱼人必须懂得水中溶氧量状况,哪里氧气充足,鱼就在哪里活动觅食,所以,寻找氧气多的水域下钩才会钓有所获。

鱼不仅趋氧也趋温,因为温度与鱼的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和觅食都有密切关系。大多数淡水鱼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当水温升到30℃以上或降至—5℃以下,鱼基本不进食,或卧底不动,或处于半休眠状态。同氧气一样,水温也受气温、气象、季节和实践等因素影响,气温高水温必高,天下鱼水温必将。因此,垂钓时要注意观察外界因素对水温的影响,精良找水温适宜的水域下钩。

鱼喜风原因在于:刮风使水面掀起波浪,使水体产生对流,扩大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量。此时鱼感到舒服,显得十分活跃,当然愿意进食。此外,风可以把水中的微生物、藻类植物及浮在水面的昆虫草籽等吹到下风口,鱼则会争前恐后到此觅食。夏天刮北风还能降低水温,对调节鱼的生理机能大有好处。

鱼喜草原因在于:水中的水生植物是鱼类的“食堂”、“产床”、“屏障”、“避风港”和“庇护所”。鱼与草有不解之缘,有草必有鱼,草窝就是鱼窝。因此,暮春钓草戳茬、夏秋戳拱、戳孔以及钓草角、草旁鱼草的衔接处,都会有喜人的鱼获。

大多数鱼都喜弱光不喜强光,鱼不愿在阳光直射的水域栖息和觅食。比如盛夏时节,鱼大豆在光线不足的早晚出来活动,白天则潜入浑水区,但有阴凉的地方鱼也乐意光顾,如是阴雨天鱼会全天活动四处觅食。

鱼虽在水中生活,但它们的泳层不同,其原因是不同的鱼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生活在底层的鲫鱼、鲤鱼和鲶鱼,耐缺氧能力最强,而生活在中、上层水域的鲢、鳙和草鱼,耐缺氧能力最差,所以适合它们生存。

鱼类活动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夏季鱼觅食和活动规律是:半夜零点至天亮前,是鱼的休息时间,基本不活动。天亮至上午9时,鱼由深水区转至浅水处觅食。上午9时候至午后16时,鱼类又回到深水区纳凉。这段时间它一般不会主动找食吃,但送到嘴边的食它也吃。午后16时后,鱼又从深水区游到近岸觅食,也是吃晚餐。之后大多数与吃饱后陆续返回浑水区休息,少数还继续留在近岸索食,一直持续到上半夜。还有些鱼在活动中有不同于其它鱼的自身特点,比如鲤鱼的洄游路线通常都固定不变,喜逆流而上。鲶鱼则白天在洞穴栖息,晚间出来觅食。了解鱼的摄食活动规律,就会明确什么时间在什么水域钓什么鱼,大大减少了盲目性。

钱塘江发现“水中软黄金”,5厘米长值50元,为何不准杭州人捞?

“水中软黄金”出没钱塘江,5厘米长就价值50元,真的是太值钱了啊!所以,看到钱塘江出现“水中软黄金”,各路人也是来到钱塘江进行捕捞。

然而,大家要知道,无论是杭州人,还是外地人,都是不允许捕捞的,一旦捕捞的话,都可能被抓,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不允许捕捞?如果捕捞了,还可以创造价值啊,想是这样想,但就是不允许,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一步一步地看。

被称为软黄金的鱼是什么鱼(鱼类软黄金)

钱塘江发现“水中软黄金”

钱塘江是位于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并且该河流从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道全长588.73千米,覆盖了浙江多个地区,最终在杭州湾注入东海。

而对于钱塘江来说,最出名的可能就是“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奇观。也算是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加上钱塘江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所以,在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下,我们能够看到如此奇妙的自然奇观。

而对于钱塘江来说,不仅风景优美,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区域,并且还含有兰江、婺江、分水江、浦阳江、曹娥江、渌渚江等多个大支流。所以,不少的水生物种也是在钱塘江区域进行分布的。

这不,钱塘江发现“水中软黄金”,就引发了很多人的热议。同时,也有人为了捕捞“水中软黄金”,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抓捕。按照浙江公安发布的消息指出,已抓获39名犯罪嫌疑人,所以大家不要去触碰了。

“水中软黄金”到底是什么物种?

其实这个“水中软黄金”,就是“鳗鱼苗”。鳗鱼对很多人来说不陌生了,是一种价值非常高的物种。我们又称之为白鳝、白鳗、河鳗、鳗鲡、溪鳗。

这种生物在我国分布也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江河湖泊中。但是,这种生物也比较诱惑人,也非常地独特。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该物种的仔鱼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0.1克,但它的头狭小,身体高、薄又透明像片叶子一般,所以称为“柳叶鱼”。

同时,该物种又被称之为“玻璃鱼”,主要是它的身体也有一个透明状态的生长时段,而在缓慢长大的时候,又会变成黄色的幼鳗和银色的成鳗。

所以,这种生物是一种体色随着生长不断发生改变的物种,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不同阶段的体型及体色都有很大的改变,这就是大致的情况。

那为什么不允许捕捞呢?

首先,钱塘江这个时段是属于“休渔期”,肯定是不允许捕捞的。如果出现了大规模的捕捞,肯定是会破坏钱塘江的生态系统,这样对整个江河流域都可能带来影响。

其次,本身对钱塘江里面的任何一种生物捕捞,那必然也会带来威胁。

然而对于钱塘江捕捞“水中软黄金”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因为“休渔期”捕捞而被抓的,看到上面的价格都知道,可能是存在“利益驱动”。没错!因为该生物具有“食用”功能,并且价值也非常高。

所以,即便是在钱塘江禁渔期,每年仍然会有一些人为了高额的利益,在2022年也不例外。

而这次抓获犯罪嫌疑人39人,还扣押鳗鱼苗140余尾。然而最可能的是“作案工具”,竟然使用的是“绝户网”,经过测量最小网目尺寸只有3.8毫米,被它捞起真的“赶尽杀绝”。

所以,令人非常气愤,不法分子使用蓝、白光诱捕,蓝光吸引鱼苗,白光照亮鱼苗“一网打尽”。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塘江鳗属于钱塘江特有物种,是很多食客无法拒绝的美味江鲜。因为长期供不应求,最为关键的是“无法人工繁殖”,一旦被捕捞了,那后面就可能没有了。

所以,它卖出去的价格也非常高,5厘米长的鳗鱼苗,都能够卖到50元一尾。这也是让很多人去捕捞的原因之一。你说,要是开放了还得了,那岂不是最终连“鳗鱼苗”都被吃完了。

所以,肯定是不允许的,就算是不在“休渔期”也是不允许的,一旦有一个人可以捕捞,那么要不了几天,我们在钱塘江可能看到“鳗鱼苗”的可能性就极低了。无论你是杭州人,还是其他地区的人,都是不允许的。捕捞还会加大对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破坏。那对钱塘江来说,都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所以,就算是很值钱也是不允许捕捞,我们需要加强保护才行。在水域周边的居民,也可以尝试进行“举报”,好好保护钱塘江,让钱塘江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好,不要被破坏了。

总结

无论是休渔期,还是在其他时段,我们都不应该随意捕捞江河流域的生物种群,一旦捕捞出现,都可能带来生态系统上的影响。

并且,本身站在生态系统的维护上,只有生物种群扩大,稳定性发展等,才可能让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所以,无论是在钱塘江,还是在其他区域,大家都要有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不能过度破坏了。

本身近些年来,我们对生态系统的维护都付出了很多,如果因为自己的利益,而被破坏生态系统,那真的就是罪人了,希望好好保护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