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电影改编有哪些(村上春树哪些作品有电影)

村上春树有哪些作品拍成电影?

1.在一首歌都能改编成一部电影的今天,畅销小说改编电影早已屡见不鲜。但村上春树似乎是个例外,论畅销程度,他的作品不输东野圭吾,却一直少见有电影改编,是作品不适合影像化,还是村上本人不卖改编权?或许两者都有。但实际上,截止目前,村上已有七部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

《且听风吟》(1980) 导演:大森一树

改编自村上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导演大森一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是村上的学弟,据说大森拿出的剧本十分忠于原著,这才获得村上首肯,拍成了第一部村上电影。影片由小林薰主演,当年混酒吧的迷惘少年,如今终于在《深夜食堂》当上了“老板”。此片网上可以找到资源,但影片水准一般,画面比较粗糙,并未准确传达原著中的“村上味道”。听说村上在看过此片之后也比较灰心,从此就不太愿提改编电影的事了。

《袭击面包店》《遇见百分百的女孩》(短片)( 1982) 导演:山川直人

两部短片,分别改编自同名短篇。《袭击面包店》17分钟,《百分百女孩》11分钟。早年发行过DVD,资源不太好找。《袭击面包店》是村上很早期的一部短篇,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并未引进,与之后引进的《再袭面包店》,是不同的两部,属于《再袭》的前篇。直到2015年,《袭击面包店》以绘本形式再度出版,简体版才由新经典公司首次引进。

《遇见百分百女孩》的画面比较奇特,导演山川直人利用真人黑白相片加上上色背景,以类似剪纸动画的拍攝手法呈现,据说节奏明快,颇有法国新浪潮的清新气息,但看剧照,略显惊悚。

《向着森林的那側》( 1988)导演:野村惠一

未找到图片

产量甚少的导演野村惠一, 88年的处女作便是將村上收录在《去往中国的小船》中的短篇《泥土中她的小狗》改編成电影《向着森林的那側》。故事讲述在海边酒店邂逅的一对男女的故事,描写人的过去甚至阴影对现在的习惯、思考所造成的影响,电影版几乎已被遗忘,至今未出过 DVD,想看的话也只能找找已绝版的日本录影带了。

《东尼泷谷》( 2007) 导演:市川准

改编自短篇小说《东尼泷谷》,简体版译为《托尼瀑谷》,收录于短篇集《列克星敦的幽灵》。《东尼泷谷》被公认为目前村上小说改编电影中最优秀的一部,个人也非常喜欢,网上很容易找到资源。影片讲述了一位插画师东尼泷谷的故事,他有一位痴迷购买衣服的妻子,妻子死后,无法接受现实的东尼,找到一位与妻子身材容貌相似的女子,并让她可以随意穿着亡妻留下的大量衣服。

导演市川准准确地抓到了村上作品中的氛围感,以简洁冷峻的镜头,將作品中的“丧失感”与“孤独感”呈现了出来。此片由尾形一成、宫泽理惠和西岛秀俊主演。尾形一成还曾在杨德昌的《一一》当中饰演过日本商人大田一角,戏份不多,却令人印象深刻。《东尼泷谷》还由坂本龙一担当配乐,值得一看。

《神的孩子全跳舞》( 2007) 导演Robert Logevall

改编自短篇《神的孩子全跳舞》,收录于短篇集《神的孩子全跳舞》。此部短篇集以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为背景,以村上特有的角度和手法描写了地震之后发生在人们身上的或神奇或虚幻或悲伤的故事。本片由陈冲主演,据说影片被国外影評人及影迷批得一文不值,被指全片沉闷异常,唯独陈冲的演出尚为可取,该片获得2007年赌城影展评判团视觉表現特別奖。

《再袭面包店》(2010)导演:Carlos Cuarón

改编自短篇《再袭面包店》,收录于同名短篇集。这部貌似是一位墨西哥导演的习作,只有9分钟,未找到资源,不过这个故事短小精悍,极富戏剧性,的确很适合改编成一部微电影。

《挪威的森林》( 2010) 导演:陈英雄

这部相信很多人都已看过了,我就不再吐槽了。陈英雄一生黑。

另外,有消息称曾执导过《1984》《邮差》的导演迈克尔??莱德福(Michael Radford) 已经取得《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电影改编权,这部中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历来颇受村上读者的偏爱,故事本身也很适合改编电影,暂且保持期待。

总而言之,村上的小说受众广,知名度高,且多数作品故事性强,足够精彩,只要有合适的剧本和气质相近的导演,电影改编还是很有成功的希望。不过,村上的作品注重意境和氛围,对人物内心活动刻画较多,且有很多“不可描述”的内容,这些是比较难以具象化的部分,而改编村上电影的成功与否,可能关键就在于此。

两个补充。

《奇鸟行状录》曾被Stephen Earnhar改编成舞台剧。

这应该是冈田亨和笠原May在井里。

同样被改编成舞台剧的还有《海边的卡夫卡》(2012)。导演为蜷川幸雄。由柳乐优弥、田中裕子、长谷川博己等人出演。看剧照相当“超现实”,个人觉得如果改编这部作品,制作成动画片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讲的是爱情吗?算是日本文学经典吗?

1.《挪威的森林》,不只是一本小说,也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我们已逝的信仰、青春和爱情。在小说的故事经过时间的发酵数年后,在威尼斯看到被越南化了的电影版,于似是而非的感觉里去辨识渡边、直子和绿子的故事,有些过于残酷了。

小说改编成电影,不一定会比原作差。比如《山楂树之恋》,原作只不过三流,经由张艺谋之手提升了不少档次。但,《挪威的森林》,偏偏反过来。本来,越南导演陈英雄就不在世界一流导演的序列里,哪怕原来的电影(《三轮车夫》、《青木瓜之味》)被村上春树所赏识,但其才华也难与村上匹敌。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电影拍的很美,构图精致,色彩柔和而清新,大片的绿抚摸着观者的心,男女主人公都靓丽且忧伤……都不过形式而已,村上的精髓哪只是这些皮毛。

虽然陈英雄较好地忠实了原著,保留了原著的线索与人物,将小说里的“伤痛之美”用舒缓的影像风格表达了出来,但是,他并没有能将村上春树绝美的文字、细节和意境影像化,也没有将原著里年轻人对于生与死的思考,生命真谛的追寻,通过性来探究存在的意义,以及对于自我和爱情的诚实等意念,美好且发人深省地呈现出来。

电影与小说有至少15处不一样的地方,唯一比较可取的是电影开篇的处理。小说由第一人称讲述,始于“我”(渡边)在汉堡机场降落的场景,接着我便沉浸到对于过去的回忆中。陈英雄将故事重置,将开场定为片中三个重要人物(渡边、直子、木月)水乳交融时刻,尤其将直子与木月之间天长地久似的爱情描述得青春且肆意,但创伤即刻来袭,木月的自杀打破了一切。选择这样的叙述方式,陈英雄自认,“是想要重新创造新鲜伤口的疼痛,这也是要用现在时态写剧本的最大原因,做出这个决定非常困难。”

这样开始一部纠葛的电影有点小亮点,能让观者联想起法国新浪潮时期的一些标志性桥段,诸如《朱尔与吉姆》里的“三人行”,但好景不长,当渡边与直子相遇后,叙事开始变得混乱起来。直子如何一点点占据渡边的心,缺少递进。

陈英雄于越南成长,法国求学,对越南有着难以忘怀的乡愁,在《挪威的森林》里的日本,被他着上一层鲜明的越南色,绿,风,雨,片中人物的服饰……为恬静的大和风注入了热带精神,但显得水土不服。

最遗憾的是陈英雄对于直子和绿子的取舍,演直子的菊地凛子,宽大的脸和不相称的年纪与直子20岁的身体相去甚远,而讨人眼缘的绿子,演起戏来偶尔做作,而她的线索因为删减变得莫名其妙。尤其是,在她父亲过世后,还在电话里和渡边说,“你要带我去看色情电影”让人难以容忍。这个细节在小说里,是在绿子带渡边探望病危的父亲之后所说的,为了调节哀伤的气氛所说。一个父亲刚刚过世的不满20岁的女孩儿,无论她在性上有怎样的禀赋,应该都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吧!绿子将渡边对自己的若即若离,归咎于他有一段不伦之恋,在她的想象里,渡边因为和一个有夫之妇在一起,所以有时候会显得心事沉重。这样的想象在电影里消失全无,这是一个女孩对于假想情敌的臆想,也代表了她对这个男人的理解。但,非常可惜的,这些都没有。因此,当电影的结尾,直子过世,渡边与玲子上过床后,电话绿子,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多么不让人信服。而且,书里的结尾也没提到“我爱你”这三个字。

说到玲子这个人,也很有意思,她不是专业的康复老师,但是她后来一直在帮助直子走出她的内心阴霾。她有一段难以启齿的过去,被13岁的幼女折磨到身心俱疲,夫离子散。她和渡边上床,是对过去的告别,也相当于她代直子完成这样一种仪式。书里写,“玲子‘渡边,跟我做那个吧,’弹完后,玲子小小声说。‘不可思议。’我说。‘我也在想同样的事。”而电影里却成了,渡边两次倍儿严肃地跟玲子确认,“你是说真的吗?”那种仪式感和双方的默契就没了,重要的是,性在这本小说里是探索生命的一种途径的作用就被削弱了。

改编是两个作者之间的角力,如果一方不够强悍,就会迷失,像渡边一样,会问,“我在哪里?”陈英雄导演,您知道《挪威的森林》是在哪里吗?是在1960年代末的日本,还是在某个时期的越南?

村上春树的电影改编有哪些(村上春树哪些作品有电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