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m(火箭发射后脱落的残骸去哪里了)

长征五号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m(火箭发射后脱落的残骸去哪里了)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央广网记者 洪坚鹏 摄)
央广网北京5月10日消息(记者冯烁 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我国于4月29日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之后,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监测分析,9日10时24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东经72.47°,北纬2.65°周边海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查看地图可以发现,火箭末级残骸落入的海域大约在印度洋马尔代夫西南方,是无人海域。然而,一些西方媒体近日却集体炒作“中国火箭残骸失控威胁”。英国《卫报》5月4日称“火箭残骸已经失控”,《纽约时报》3日更是声称“过去30年,中国都让残骸随机坠落”。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火箭残骸再入大气层后,真的就是听天由命吗?我国到底有没有技术精确控制火箭残骸的坠落地点?9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进行了回应。
火箭残骸坠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家介绍,运载火箭将卫星或飞船发射送入太空,正是一个自我牺牲的过程:肢体完成加速使命后一节节“爆炸”,有的进入更遥远的太空,有的坠入大海,有的坠落地面。火箭飞行过程中掉下来的部分就是我们说的“残骸”。
以我国载人航天所使用的神箭长征二号F(CZ-2F)运载火箭为例,在发射后三分半钟左右时间内,火箭的逃逸塔、助推器、一级火箭、整流罩等重要组成部分会相继程序分离,由于上升的高度不高,很快就坠落回地面了。我国三大传统发射场——酒泉、太原、西昌都位于内陆,每次发射后都需要回收这一批残骸。而在我国的新发射场——文昌发射场位于海南省,也就是在海边,我国新一代的大型中型火箭(CZ-5、CZ-5B、CZ-7)就在这里发射。每次发射完长五、长七火箭的残骸都直接掉到公海里,不会造成任何威胁,所以也就不用回收了。而且火箭残骸虽然都是无控抛落,但相关人员已经计算出落海区域,也会有相关人员监测任务海区。
火箭残骸返回地球会给地面上的人造成威胁吗?
大部分的火箭二级或三级往往会飞得更高,以及第一型只靠一级飞行就能实现有效载荷精确入轨的火箭——长五B的一级,它们实际上已经进入太空。但是,它们位于低地球轨道上,靠近大气边缘的气体足以造成阻力,拖拽着火箭末级,然后会在相当长时间以后再入大气层。不过大家不用担心这部分火箭造成的威胁,它们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载入速度很大,由于与大气层空气剧烈摩擦会在天空中变成美丽的流星而焚烧殆尽。
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每年约有200枚火箭和卫星坠落,最近每年也有50枚左右。其中大部分在大气层燃为灰烬,每年只有数枚航天飞行器的零部件落到地面。
一般来说,航天飞行器零部件残骸砸中人的概率是极低的,砸中某个特定人员的概率是几十万亿分之一,远远低于在交通事故的概率。航天飞行器有一项标准,即在坠向地球时砸中地面人员的概率要降至万分之一以下。
“落区工作组”提前一周抵达落区开展相关工作
专家介绍,火箭发射前一周,落区工作组就会奔赴落区召集当地公安、消防、林业、交通、教育等部门召开动员部署会,落区工作人员通过广播、短信、微信等形式将火箭发射的消息告诉落区群众,搞好宣传动员。落区工作人员还会挨家挨户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宣传动员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火箭残骸即将落入提前计算出来的预定区域时,工作组利用声音、定位系统、地形图等预判落点位置,并通过前方观察哨确认残骸具体落点,组织人员看管残骸现场。回收分队赶赴残骸现场,组织技术人员将残骸上的火工品和剩余燃料进行清理,然后对残骸进行切割、分解、回收。
如何精准回收航天助推器的残骸?
这个黑科技叫“栅格舵控制技术”,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栅格翼与栅格舵与传统的气动舵面相比,在相同的飞行速度下,飞行器的气动控制效率要高得多。另外,翼/舵产生的作用力也比传统舵面大得多。当火箭冲出了大气层,助推器、子级就会逐个与火箭脱离,并重新回到大气层内。此时这些部件内的伺服器与传动结构就会按照系统指令对栅格舵进行释放与调整,完成降落前的转向、定位等动作。
另一个精确回收利器就是降落伞控制技术。一个助推器大概有4吨的重量,它分离的时候速度大概是2000多米每秒,它的姿态是不受控的。研制人员在助推器上安装了一套测量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到助推器的位置和姿态。这套装置还基于北斗系统,实现在复杂野外山林地区的精准定位跟踪,研制人员五分钟内就精确知道它的落点位置,相当于整个再入过程是全程跟踪可控的。这也是我国首次在火箭发射任务中实现残骸信息的实时接收、处理和显示。
后续,团队将在前期搭载试验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优化方案,不断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实现产品的批量化、低成本生产,进而大幅提高火箭残骸的落区安全性。
其实,不论外媒如何炒作火箭残骸威胁,多国航天专家的共识是,火箭残骸坠落带来的安全风险很低。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航天学会太空垃圾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博纳尔日前接受法国媒体《巴黎人报》采访时表示,地球表面只有约3%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即使残骸非常大,如果它在进入大气层时充分烧毁,危险就会减少。
德新社6日也发表文章援引多位专家观点认为,地球表面很大一部分被水覆盖,而且很大一部分无人居住。所以对个人来说,残骸坠落的危险性明显低于驾驶汽车等日常风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