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创新案例分析(让你重读创新方法)

中国企业创新案例分析(让你重读创新方法)

特别呈现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报告出品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研究院

独立学术支持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独立学术调研机构

第一财经研究院

视觉创意

d3 第一财经视觉中心

创新企业案例

01

菜鸟创新之:创新就是要解决问题

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天猫双11,菜鸟网络与联合利华近日启动了一项智慧供应链升级战??略。

新零售要求快速、精准响应消费者需求,这给商家带来挑战和机遇,如果能知道每一款商品对应的消费者在哪里,就可以动态优化供应链,实现精益管理,更快更好地触达消费者。

这也是联合利华与菜鸟启动智慧供应链升级战略的重要原因。希望通过打通大数据链路,把销售预测、生产计划、补货计划、智能分仓等“精细到每一款商品的颗粒度”,从而优化库存、降本增效。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线上线下系统的打通,以及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处理能力。

而这就是菜鸟一直在做的。在菜鸟成立前,国内外的物流领域并没有类似的公司,可以说整个菜鸟的运营和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1. 推动行业数字化

尽管聚焦物流领域,但菜鸟网络并不是一个快递公司。

在菜鸟成立时,马云就给公司做出过清晰的定位:快递公司能做的,菜鸟不做,快递公司不能做,或者暂时做不到的,菜鸟来做,最终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用户体验。

因此,从菜鸟成立那天起,就一直在通过技术的创新,试图解决传统快递企业和商家面临的效率和成本的问题,希望让整个行业数字化起来。

电子面单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在菜鸟的推动下,目前国内排名前15的快递公司已全部实现电子面单的普及使用,意味着占全国电商市场份额90%以上的主流快递企业全部完成了快递基础业务的信息化。

所谓面单是指寄送快递时需要填写的快递单。之前的纸质面单多是不同快递公司自己定制,格式不统一,电商为了批量发货不得不接入不同快递公司的打单系统,接入成本高,并且由于纸质面单没有接入数据平台,快递公司需后期手工录入简单信息,录入成本也很高,这也导致快递行业一直未能实现智能信息化管理。

区别于传统纸质面单,菜鸟从2014年开始联合十几家主流快递公司推出的电子面单系统可以自动串联发货商家、送货快递公司、收货消费者以及干支线路的数据信息,基于电子面单串联的数据,可对快递链路进行一系列优化,使用电子面单,分拣效率提升了50%以上。

类似这样利用行业数字智能化帮助快递行业提升效率的尝试还有很多,包括物流预警雷达可为双11等旺季提供物流数据预测和预警;智能路由分单可以做到精准分拣,提高快递公司内部的运作效率等。

今年双11前夕,菜鸟又宣布上线视频云监控系统“智慧天眼”,意味着全国各类物流场站内的百万个摄像头,将从简单的监控回溯设施,升级为智能感知设备,能够识别车位是不是空闲,还有卸车装车作业是否在正常进行,以及场站内堆积度是不是饱和,通道有没有被堵塞。原本需要使用人力现场巡检的工作,均由摄像头完成实时识别,第一时间智能推送给总台,由总台调集人员迅速处理。目前,德邦已率先试用这套基于物流IoT技术的系统,经测算,快递站内流转效率提高了15%,预计一年可节省成本近千万??元。

“这些年大家都有明显感受,哪怕是双11,物流速度也快起来了,爆仓越来越难听到,这与我们事先跟合作伙伴做了很多数据分析和预测有关,可以精确到这条线路可能有多少单量、备多少辆车。”菜鸟网络副总裁王文彬指出,而在以前,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会有多少包裹要递送,更不知道从浙江发往北京的路上要有多少 包??裹。

2. 不只是科技公司

这几年,菜鸟一直希望通过对整个天猫双 11物流全链路的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对商品销量以及购买人群进行预测,以提高递送 效??率。

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海量历史数据,可以对爆品在不同城市的销量做出预测,并据此建立 前置仓,提前将商品布局在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如今,前置仓已覆盖所有一二线城市。

这里说的前置仓,很多都是菜鸟自建或自租的仓库。针对不少商家反映的很多传统经销商的物流仓储能力及运作水平远远跟不上新零售背景下的需求的现实,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已在全球连接了3000万平方米的仓库,因此,菜鸟并不只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还在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仓库规模的扩大,菜鸟也希望给仓库添加智能化的基因:用机器人提高分拣效率,让骨干网的节点枢纽变得更加智能。目前已在十几个仓库实现自动分拣、机器分拣。

在菜鸟无锡未来园区,单仓就有近700个机器人,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机器人智能仓库。近3万平米的库区内,近700台机器人形成一个繁忙的智能运输和工作系统,它们会互相避让,自己充电。

此外,比7层楼还高的立体仓库、高速分拣机、机械臂等智能设备,也分布在全国多个物流园区内,实现了园区智能化管理,自动化订单生??产。

智能设备会把商品拉到仓库内,机器人自动将货物存储到货架上;商品售出时,机器人会自动定位并取出指定的商品。

今年9月,菜鸟又与圆通速递联合宣布,超级机器人分拨中心在圆通杭州转运中心正式启用。高峰期内,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350台机器人昼夜作业,每天可分拣超50万包裹,机器人三天的行驶里程足以绕地球一圈。

机器人可以自动根据包裹流向的不同,将包裹运到对应区域格口。到达指定位置后,机器人上的托盘竖起,包裹被倒入格口,然后顺着通道从二层滑到一层包裹装运区,完成整个过程仅需十几秒。每天有批量去往近300个不同目的地的包裹,就被这套设备高效分拣集中。

这也是今年5月31日菜鸟宣布的IoT战略的一部分,目前正联合行业一起推进IoT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实现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多种物流要素实时在线,并进行智能调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菜鸟有一支专业团队专门解决多机器人调度技术,其实质与AlphaGo下棋是同一个问题。”菜鸟高级技术专家李建军介绍,“AlphaGo能击败人类,在于极强的预见性。菜鸟的算法能力,让每一个机器人具有极强的预见性,通过人工智能加IoT技术,实现多机器人同时密集作业,提前规划最优搬运线路,优化资源配置,避免碰撞,高效完成搬运任务。“

3. 跨境电商的三张网

对菜鸟来说,创新的逻辑就是要解决问题,不管是提高整个物流业的效率,还是降低成本,或是改善用户体验,而如今,他们又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创新解决买全球、卖全球的问题。

传统跨境物流链路很长、环节又多,包裹发出去了,物流信息经常是脱节的,没办法实时 踪包裹,商家和消费者都只能等待。

传统跨境物流也没有客服体系,中小商家遇到问题往往找不到人,加上配送慢、体验差等问题,传统物流无法满足中小商家的跨境贸易。

从两年前开始,菜鸟就联合商业物流伙伴,在全球各地开通物流专线,并且多次升级,并在全球寻找仓库。

如今,菜鸟已在美国、欧洲等地推出了300 多条物流专线,连接了230多个跨境仓,希望搭建面向未来的全球包裹运输网络、全球供应链网络和全球末端网络的三张网。

比如在阿里巴巴旗下面向全球市场的在线交易平台速卖通上,现在的全程物流信息都已经实时可见了,再也不用担心货物丢失。还有专门的客服体系,商家不用再分散对接物流商。由物流原因导致的纠纷退款,平台还会提供相应赔付。

除了帮助中小企业出海,菜鸟也在帮助全球商家的好货加速进中国,比如新近上线的全球供应链服务,可以到商家的生产源头接货,运达中国各大口岸。

下一步,菜鸟还将继续拓展商业物流解决方案,通过布局海外仓、拓展海运和空运干线、搭建海外末端设施,在重点市场加快推进智能物流骨干网,帮助中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

而在这期间,能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并按照统一的规则运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菜鸟目前只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一半是技术人员,所以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协同的网络,网络究竟怎么建立起效应来,比单一的一家物流公司更有张力,这些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每一个业务,每一步探索,都要创新去做。”菜鸟网络市场公关负责人牛智敬说。

02

地平线: 人工智能时代的软硬件结合

1. 如果现有的工具不好用,那么就去创造好用的工具

这是典型的科学家思维。

作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创始人,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凯博士在离开百度后创立了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

百度和谷歌是最早将深度学习用在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它们的专家也是最早意识到计算效率是行业发展巨大瓶颈的少数人。

“在百度做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算法的时候就预见到了图形处理器(GPU)进行运算不是这么高效。”余凯意识到如果要推动人工智能大规模的应用落地,一定要结合软件和硬件,真正去提升计算的效率。

2015年7月,余凯作为主要创始人的地平线成立。两年后,基于地平线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架构BPU(Brain??Processing??Unit??)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发布,包括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1.0和面向智能摄像头的旭日1.0。在地平线的公司介绍上,有着这样一句话:地平线具有世界领先的深度学习和决策推理算法开发能力,将 算法集成在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处理器及软硬件平台上。“

软硬结合从一开始就是我们的策略,从开始到今天都没有变过。”余凯说,“软硬结合,从做硬件的人的角度来看是一件蛮奇怪的事情,但我的背景是软件,我从软件公司创业去做硬件,天然就带着软硬件结合的基因。”??

2. 人工智能时代,软硬件结合的趋势会更紧密。最有效的是一家公司同时做软件和硬件

软件与硬件需要协同合作,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载体的背景下情况却并不完全相同,这导致了完全不同的行业竞争结果。

在个人电脑(PC)时代,主要的竞争在苹果公司和英特尔与微软的“Wintel”同盟间展开。最终,苹果公司硬件加封闭系统最终没有敌过 “Wintel”同盟强大的生态体系。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竞争双方换成了苹果“A系列芯片 IOS”与AA(安卓和ARM)联盟。移动设备主要依靠电池供电,相对于PC,对功耗的要求更高。正是这个原因,苹果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和芯片协同在用户体验上的优势相对 PC时代更为明显。目前虽然AA联盟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但苹果有更丰厚的利润。

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软硬件协同的要求将进一步加强。

“在人工智能时代,软硬件结合将更紧密, 最有效的方式是软件和硬件都由一家公司里面做。”余凯说,“地平线会做机器人的操作系统和芯片,结合在一起做。”

在余凯看来,未来5到10年,随着数据和人工智能需求的增加,人工智能相关的感知计算的需求将超过目前逻辑计算的需求,人工智 能芯片会成为芯片市场的主流,能真正做到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一家芯片公司要真正做到软硬件结合并不简单,既需要有超强的软件算法创新的能力,又要有能做原创硬件核心架构设计的世界一流专家。更重要的是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条体系的流程并不相同,要把两者深度结合在一起,这个难度要远超单一维度。

“如何协同硬件和软件在整个研发路径, 项目规划上的配合,在很多公司里面都是很大的挑战。”余凯说,软硬结合的难度很大,地平线也面临这些挑战,只是我们目前解决得还比较??好。

在余凯看来,芯片厂商真正能做到软硬件结合的目前只有谷歌,地平线还有英特尔刚刚收购的Mobileye,后者是以色列一家生产协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保障乘客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的视觉系统的公司。

3. 边缘计算将崛起,而在这个领域,软硬件结合更为重要

如果将英特尔、ARM(英国ARM公司)、英伟达(NVIDIA)和地平线以“逻辑计算或感知计算”、“服务器或终端”进行归类,我们会发现地平线处于“感知计算 终端”这个类别中。

除了人工智能相关的感知计算是未来趋势,地平线定位还源于市场空间和自身特点。

余凯坚信从移动互联网开始到物联网时代到来,更多的计算会从中央往边缘迁移,这将是一个边缘计算(数据在最近端进行处理,一般对应中央计算或云计算)兴起的时代。在他看来,未来边缘计算将与中央计算平分市场,这意味着目前市场规模很小的边缘计算将会快速发展,相对于巨头把持的云计算市场,边缘计算市场也更容易切入。 ??

地平线自身的软硬件结合特色在边缘计算领域有更显著优势。软硬件结合的优势往往反映在功耗和运算实时性上,在服务器端,软硬件 结合能力固然重要,但服务器是插电的,功耗往往只影响运行成本,另外服务器端运算一般允许一定延迟,对实时性要求并不高。终端设备就完全不同,电池供电模式对效率更为敏感,对计 算实时性要求更高(比如自动驾驶芯片的实时响应能力直接影响到行驶安全),所以终端设备更需要完美的软硬件协同。

4. 通用人工智能:终端设备从感知计算到感知决策一体化

未来,终端AI芯片将从感知计算转向感知、决策一体化,这些属于通用人工智能要解决的问题。2018年地平线成立通用人工智能实验 室,他们认为这一变化将在未来的5到10年出现。

目前深度学习主要是做感知计算,要过渡到通用人工智能,还需要增强学习(研究如何通过一系列的顺序决策来达成一个特定目标,目标导向的学习)和迁移学习(一个预训练的模型被重新用在另一个任务中)。这对于人工智能真正的大范围应用至关重要,需要让机器的被动训练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

比如自动驾驶领域如何验证安全性?安全性不能靠正常路况去测试,应该在极端条件、意料之外的情况下去测试,而极端的情况就是指的训练数据中没有的情况。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学会正确地处理没有遇见过的情况,而这是通过数据训练达不到的。

“必须要从现在大数据训练的方式过渡到未来的这种自我推理、决策的方式。”余凯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成立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在这方面有很大投入的原因。”

能否在这一变迁中胜出,对于地平线这样一家公司,将至关重要。

03

碳云智能: 伟大梦想的商业同盟

1992年,还在北大读书的王俊设计了一套简单的神经网络算法,他没有告诉机器怎么做或者做什么,但经历了十几万的迭代后,机器瓢虫学会了捕食,和自然界如出一辙。

1999年,汪建、王俊等华大基因创始人代表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使他们成为中国基因检测领域的拓荒者,之后华大基因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高通量测序服务提供商。2015年,王俊辞任华大基因CEO一职,离开了这家被投资机构踏破门槛、外界眼中前途无量的公司,创办了碳云智能。

在王俊看来,他在华大基因的使命已经完成,而他现在要做事情,已经从解开生命程序密码(基因)转向读懂生命程序本身,要利用机器学习来模拟人的数字身体,为自然世界的碳基生命寻找计算机世界的硅基未来。

1. 上帝视角审视生命本身

碳指碳基生命,碳是这个星球上所有已知生命最基础的构成元素,也是我们体内DNA、细胞、脂肪的重要组成部分;云代表着云计算、人工智能为首的新型技术。这就是碳云智能名字的由来。

在碳云智能看来,人类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里,数据每一天都在帮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买什么东西、听什么音乐、读怎样的新闻、走哪一条路线。但我们对于生命本身仍旧迷茫,也许我们了解一些有关基因的皮毛知识,或与生俱来的遗传特征。但生命是动态的,对于身体每时每刻发生的各种变化,我们依然知之甚少。那些看似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究竟如何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在我们体内爆发?我们每一天的健康选择,究竟又如何影响着未来的生命 走向?

为了真正理解生命,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了解生老病死规则系统,就像阿尔法元(AlphaGo?? Zero)了解围棋规则那样,只是生命远比围棋更加复杂。这个系统能把碳基的你生成硅基以数据形式交还给你,告诉你现在的血糖指数,在何种环境下易患感冒,某年得某个重大疾病概率……你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大病防患于未然、定制健康服务……

这是一个理解生命的系统,也是一张关于生命的数字地图,“我们认为,生命以碳为基础,可以被数字化,数字化生命可以被智能化,智能化的数字生命可以被网络化。我们相信,当这一切元素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形式整合在一起,生命中那些隐藏的奥秘将由此而被揭示。”这是碳云智能眼中的崭新道路,由此得以重新审视健 康和生命。

如果这一切得以实现,那么人类将最终得以以“上帝视角”来认知自身,管理生命本身。

2. 生命数字化的完成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公司一项技术的突破, 而是整个为之服务的体系

生命数字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一家公司一项技术的突破远不足以实质性地推动这一进程,需要的是整个体系为之运转,一个同盟。

在商业社会中,没什么关系比股权构建的关系更为牢固。从碳云智能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根本没想过在这个领域单打独斗。

2016年碳云智能宣布收购以色列人工智能公司Imagu视觉技术有限公司(Imagu??Vision?? Technologies),并建立??iCarbonX-Israel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这距离碳云智能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Imagu成立于2005年,开发的技术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支持多领域物体识别,从而解决了复杂物体检测的难题,其图像理解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医学成像、半导体、国土安全和电子商务等众多领域。对于这项收购,王俊称,碳云智能正在开发的数字生命生态系统,只有通过顶尖的生物科技团队和人工智能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同年,碳云智能完成对深圳般若计算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布局保险大数据。

2017年,碳云智能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机构有互联网巨头腾讯、干细胞行业巨头中源协合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IT服务供应商荣之联。

2017年年初,数字生命联盟成立,该联盟由碳云智能联合SomaLogic,??HealthTell,?? PatientsLikeMe,??AOBiome,??GALT??,??Imagu 和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发起成立,碳云生态系统向7家公司投资约4亿美??金。

该联盟首先收集来自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以及免疫反应的数据结果,并结合对肠道菌群、生活方式等各项指标的分析,建立数据信息库,然后利用碳云智能开发的一系列算法去分析这些错综复杂的数据。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人工智能,但是王俊将这个想法变得更为清晰和具体。”联盟成员 SomaLogic的创始人以及董事长Larry??Gold 表示。

SomaLogic当时就已经对外宣称能够测量人体内将近4200种蛋白质;另一家联盟成员 Health??Tell公司,则利用硅晶芯片检测抗体并深入判断个体的疾病状况,包括个体对药物和疫苗的反应。王俊说,“一些公司可以做这些检测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但是没有一家能够像碳云一样把它们整合在一起。”

碳云智能有五大基础设施:数据采集和技术平台、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平台、智能硬件、数据库和样本库,基于这些基础设施,碳云智能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个体化服务的O2O 体??系。

生命数字化的是碳云的目标,对于碳云智能而言,能否构建一个互相协作的生态,将是能否达成这个目标的关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