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铁路最新消息罗店(沪通铁路二期宝山段最新消息)

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

关于制定上海市宝山区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也是宝山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开局起步期。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宝山区第七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事关宝山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沪通铁路最新消息罗店(沪通铁路二期宝山段最新消息)

一、全面推进新征程上的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

1.“十三五”时期宝山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过去五年是宝山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的五年。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建设“三创三生三宜”现代化滨江新城区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国际邮轮之城、智能智造之城,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和区域转型的双重压力,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怡情的严峻冲击,“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累计超过2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较“十二五”末增长近200%,一批项目荣获国家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楼宇、园区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建成机器人、生物医药、超能新材料等市级特色产业园,集聚高端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一批领军企业。现代服务业孕育新业态新模式,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建成全国最大钢铁电商交易中心。上市挂牌企业149家,上股交科创板和E板挂牌企业总量跻身全市前三。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郊环以内区域纳入上海主城区规划,市级重点板块吴淞、南大整体转型“脱胎换骨”,首发地块启动建设;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罗店镇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罗泾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建成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城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2条越江隧道及S7(一期)、宝安公路、富长路等骨干道路通车,轨交15号线、18号线一期全线贯通。绿色发展呈现新气象,蓝天碧水净土成为常态。空气质量大幅提升,AQI优良率累计改善19.8个百分点,PM2.5累计下降45.6%。水环境显著改善,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1 16”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城市生态空间持续增加,新增绿地51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2.4平方米、居全市前列。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能源消费总量、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列全市第一。开放发展打开新扇面,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累计接待邮轮2269艘次、旅客1419.6万人次,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功能板块。“区港联动”延伸邮轮产业链,推动国产邮轮建造实现零突破。成功举办Seatrade亚太邮轮大会、上海邮轮港国际帆船赛等活动,获批全国首个且唯一的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面向全球的合作通道进一步拓展,把握进博会重大契机,推动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加快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享发展实现新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开办上外宝山双语、上大宝山外国语等37所高品质学校,引入中山、仁济等三甲医疗资源,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黑池舞蹈节等活动声名远播。“老小旧远”民生难题有效破解,银龄居家宝实现街镇全覆盖,累计完成849万平方米旧小区综合整治,安置在外过渡动迁居民7114户。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五年增长66.7%。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八连冠”。城市治理展现新效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从无到有、构建运行,涉企审批事项“只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比例达100%,报警类110数累计下降58%。自主打造的“社区通”覆盖全部居村,成为“手机端的民意直通车”,在全国多地复制推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吴淞滨江岸线示范段顺利贯通,推进美丽街区等“三个美丽”建设,“五违四必”整治拆除违法建筑3000万平方米,完成607个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市容环境品质整体提升。党的领导得到新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入脑入心,党员干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各领域党建统筹推进,“社区通”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党建群建社建融合发展,非公企业工会改革“顾村经验”全国推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落实,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2.“十四五”时期宝山发展面临的形势。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怡情、经济全球化逆行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既面临全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红利,又面临各地高质量发展千帆竞进、区域竞争加剧的现实压力。从上海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深化,我们既面临对接融入国家战略的有利条件,又面临重塑比较优势的全新挑战。综合判断,未来五年宝山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创新活力迸发期、转型升级加速期。

——重要发展机遇期。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谋划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有利于宝山抢抓产业链价值链重构机遇,进一步提高产业中高端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沪通铁路二期、北沿江高铁等重大交通规划落地实施,有利于宝山更好发挥北上海门户枢纽作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更高层面和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

——创新活力迸发期。中央支持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市委提出宝山要“打造成为全市科创中心建设的主阵地之一”,有利于宝山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实现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全面提升。近年来,宝山与众多领军企业、知名高校紧密合作,新增大批科创载体,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区位、交通、腹地、成本等综合比较优势将在未来五年进一步凸显,推动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转型升级加速期。经过接续努力,宝山经济和城市转型取得重大进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崭露头角,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的态势基本形成。未来五年,南大、吴淞等重点转型地区进入开发建设周期,巨大发展空间陆续释放,正是全面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全面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

但我们也要看到,宝山转型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对标市委要求、人民期盼,宝山经济增长的动能、张力、竞争性还不够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不快,科创引领支撑作用尚显不足,产业结构不优等深层次问题仍需深化突破,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布局还不够均衡,城市更新、产城融合任务艰巨;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还不高,生态环境还有弱项,超大城市的管理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还有欠缺;面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党员干部的发展能力、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还有待提升。展望未来,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区域转型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阶段性特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始终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前行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着力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夺取“十四五”发展新胜利。

3.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有创新活力、科技实力和核心功能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基本建成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成为鲜明彰显开放特征、充分体现滨江魅力、处处激荡创新活力的人民城市。到二〇三五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引擎,南大智慧城、吴淞创新城成为高水平创新高地,创新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成为长三角创新型门户城市;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产业高端化特征更加明显,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现代化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努力让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有品质的文化服务、更具安全感的社会环境,共建共享科创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为主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发展模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奋力建设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创新型城区,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根本保证。要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共同奋斗,增强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不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浓、安全感更强。

——坚持新发展理念。这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发展导向。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基点在创新、支撑在协调、希望在绿色、空间在开放、目的在共享,加快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这是厚植未来发展优势的首选路径。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放在全局核心位置,全力推进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功能为突破口,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高效对接,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打开发展格局、加快创新转型的动力之源。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对接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开放竞合中强优势、增活力。

——坚持系统集成观念。这是立足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思想方法。要把宝山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下谋划,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系统集成,健全条块协同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方面要素协同发力,实现良性发展循环。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对标上海“五个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的任务要求,综合考虑宝山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发展实际,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上海使命,高举“科创宝山”大旗,加快建设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功能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以南大、吴淞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全面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产城融合创新发展,建设更高质量的人民城市。具体目标是:

——科创中心主阵地框架基本形成。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初步建立,重大创新项目加快布局,大学科技园建设、重点地区科技赋能取得突破,“主阵地”框架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数实现倍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等关键指标大幅提升。

——经济发展质效更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产业体系加快升级,新产业新业态积厚成势,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密度明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上扬。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工业园区亩均税收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现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小旧远”等突出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更加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城市功能优化升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有序,南大、吴淞等重点板块产城融合发展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吴淞城市副中心核心功能逐步显现,“三分区”产业布局、空间布局与区域战略定位相适应。重大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宜居宜业宜乐宜游展现新图景。

——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制度创新良性互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高效运转,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以“社区通”为代表的“互联网 ”社区治理深化拓展,共建共治共享充满活力,各方面制度逐步成熟定型,社会充满活力、安定和谐。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

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好科技创新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

7.加快建设南大、吴淞科创功能集聚区。发挥两大市级重点转型板块空间优势,推进控详规划落地,合理确定开发时序,推进组团滚动开发,着力在科创金融服务、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国资国企科创研发等方面实现突破,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南大智慧城要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产业发展新高地、产城融合新典范,突出科创金融服务,积极引入科创金融新业态,布局一批知名科创金融机构总部,推动各组团间科研、金融、办公、商住等功能高度复合,形成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生活服务、生态环境、文化要素均衡协同发展的城市空间。吴淞创新城要按照“上海面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的要求,突出科创企业集聚,沿长江路打造科创服务发展轴,加快宝武科技园、高校院所和企业技术转移中心等落地,快速集聚一批科创企业总部,形成创新产业集群,结合生态公园布局商务、文化等功能,加快建设上海北部城市副中心。发挥张江高新区宝山园重要功能,统筹推进其他区域科创研发等功能布局,逐步形成全域创新格局。

8.加速推动科创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力推进环上大科技园建设,打造上大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力争成为千亿元级产值的市级大学科技园示范园。推动建设上海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园,支持国内外高校在宝山设立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孵化器,探索“多校一园”“区校合建”等新建设模式,形成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融合发展局面。深化央地协同创新,更好发挥中国宝武等重点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依托宝武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并加快产业化。对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搭建更多技术展示、技术交易、技术转化服务功能型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与企业、市场有效对接。推动石墨烯、新能源关键材料、智慧诊断、超导等功能型平台提升能级,谋划布局生物医药、邮轮配套等新平台,健全市场化运作长效机制。

9.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营造科创金融生态服务圈,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吸引各类资本和投资机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并购投资基金等专业投资基金。探索设立区域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在宝山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深化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股交中心合作,推进拟上市企业“展翅计划”。建立健全市场化培育机制,支持科创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再融资等活动。集聚一批证券、创投、基金及会计、法律等金融、投资和中介服务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从设立到证券化的全过程资本对接服务。

10.实施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坚持把引才聚才作为先手棋,建立健全与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相匹配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营造近悦远来、人尽其才的创新环境。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和核心功能需要,加快培养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鼓励企业、高校院所、科技服务专业机构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支持院校创业指导站、企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对科技创新人才实行持续稳定支持,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力度,完善区级创业扶持政策,推进优秀人才樱花卡扩容升级,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多切合需求的柔性化待遇,以全球视野打造宝山科创人才港,努力把宝山建设成为科创人才入沪首选地。

11.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营造科创友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推动区域内科研资源整合,引入社会资本、专业机构推动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建设提标升级。培育和引进科技服务专业机构,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全周期专业化服务。研究出台专项政策,突破要素流动、资源共享、利益分配等瓶颈,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和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全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创新文化、创新精神、创新价值成为社会共识、融入城市精神,打造“有科技感”的宝山新面貌。

四、强化科技型高端化产业引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市场主体结构和新业态结构,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12.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梯队和增长点。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科技赋能提升先进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机器人及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及生物医药、新能源、建筑科技、节能环保为重点,推动一批高质量项目成为增长引擎。持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提高投资强度,推进总部基地、产城融合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总部经济政策,着力培育、引进国内外领军企业,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13.促进产业科技赋能。瞄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新方向,聚焦创新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增强经济发展的科技属性,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更多环节科技赋能和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和在线新经济,提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聚焦云服务、智慧工厂、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在线服务、线上医疗、线上教育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新生代互联网产业集群。支持在地企业做大做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资本配置优化、产业空间重构、人力素质提高,实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升系统集成和服务化水平。持续提升服务经济能级,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壮大平台经济、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质量效益。

14.发展高品质商业商务服务业。把握消费需求从“满足型”向“品质型”转变的趋势,促进消费升级,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升菜市场、百货等传统商业业态,优化购物中心、综合超市等大型业态,完善大型居住片区商业服务功能和新兴产业基地商业配套,合理布局社区级商业中心,增强本地消费吸附力。培育新型消费,积极发展消费体验店、文化创意店、品牌旗舰店、免税店等特色业态,创新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支持发展智慧微菜场、自助零售等智慧业态,活跃夜间消费、假日消费。围绕流量型经济,加快特色平台经济发展,打造世界级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生活服务、专业服务、供应链等领域多元发展的平台经济集群。

15.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立足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加大南中北联动,加强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统筹,构建结构完善、功能互补、有利于竞合发展的“双城三园四线”产业地图。加快推进南大智慧城、吴淞创新城两个市级重点区域转型提升,基本建成以AI产业为标志,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南大产业集聚区,以“科创 文创”为主体,推进吴淞口国际科创城、上大美院等吴淞创新城首发项目。提升三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品质和能级,推动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以“制造 应用”为重点,集聚一批世界级机器人龙头企业;推动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实现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总部运营、功能平台等全产业链发展;促进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向“制造 研发 孵化 服务”复合功能转变,打造具有较高品牌标识度与影响力的“国际超能谷”。同时,推动宝山工业园区、月杨工业园区向高端化、智能化提升。依托四条轨道交通线,打造沿线逾千万平方米高品质载体,构建点上集聚、线上联通、面上辐射、各具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格局,形成总部集聚区和在线新经济产业集聚带。

16.持续提升经济密度。深化落实“四个论英雄”,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落实土地盘活与高端高新产业导入相结合的精准盘活,推动产业园区提升配套设施品质和服务能级,腾出更多可供出让的工业用地和研发用地,提升土地承载容量、土地产出水平。提高开发强度,加快高等级楼宇、载体、厂房等供给,推动实体产业布局由平面向立体发展,探索都市楼宇嵌入产业复合功能。优化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围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发展,统筹全区投资促进活动,吸引一大批优质企业落地。实施重大产业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投资强度不断提升。

五、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顺应国内外发展格局深刻调整,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各类战略要素资源集聚增值,努力以更高的开放水平释放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

17.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职工持股改革,全面完成委托监管企业规范整合,加快建设国资平台公司并健全实体化运作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和新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健全投资促进体系,加强外商投资服务和合法权益保护,打造新时代外商投资首选地。

18.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着力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尽最大可能为企业减负。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强跨部门合作,提升协同性精准性,打响窗口服务品牌。加强制度供给,完善产业扶持、联系帮办等制度,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做好安商稳商的“金牌店小二”。加强诚信文化和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信用监管环境。

19.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园、邮轮滨江带为主体的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邮轮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探索建立全国性邮轮票务服务平台,健全邮轮及母港综合防疫和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智慧邮轮港口和国际邮轮服务标准化示范港口,推动邮轮运营恢复正常,丰富邮轮航线。推进上海国际邮轮配套产业园建设,依托中船等国产邮轮龙头企业,加快形成邮轮研发设计、邮轮修造、邮轮船供、邮轮运营、邮轮服务等产业集群,培育完善本土邮轮配套体系。加快邮轮滨江带三江岸线转型开发,推进水岸联动,实质性启动帆船、游艇等项目,初步形成“三游”发展格局,实现滨江商务与旅游、生态与休闲、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

20.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立足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深化城际经济合作和建设枢纽门户为重点,高水平建设沿江产业园区发展共同体,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宝山在长三角石墨烯等产业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深化产业合作和技术开发,吸引集聚国内外优质项目落地。聚焦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和数据流动等重点领域,探索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发挥进博会国际邮轮服务贸易高峰论坛、亚太邮轮大会的引领作用,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在更广领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良性循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通联长三角的公铁水组合型通道,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突发事件高效联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加快医疗、养老、旅游、保障等领域互认互通,争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21.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发挥综合商务成本及土地空间优势,坚持优进和优出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大力引进民营经济总部、贸易型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型机构,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总部。服务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战略合作,推动产品、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向世界。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办好进博会配套活动等论坛、会展、赛事、节庆活动,办出特色、声势和影响力,促进高端资源要素集聚。积极申创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大对云南等对口地区帮扶和合作力度。

六、全方位构筑空间新优势,打造北上海枢纽门户

注重功能提升、空间重构、交通突破、有机更新,统筹资源、环境和效益,持续推动城市公共空间、产业空间、交通空间、智慧空间整合联通,提升城市品质与活力。

22.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着眼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加快推动“三分区”联动发展。南片区要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心城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加速集聚各类高端产业要素和创新功能,打造“北中环赋能经济带”,增补高等级服务设施和城市绿地,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功能、经济密度和安全韧性。中片区要推进中部城镇的整体转型和互动互融,形成高附加值的研发、科技创新产业和社区功能,结合吴淞地区转型和杨行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提升吴淞城市副中心服务能级,着力打造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功能空间,与中心城共同做强城市核心功能。北片区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为目标,在相对独立的城镇圈内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同时在北部园区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高端制造业等功能,持续推进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建设。

23.构建内畅外联大交通格局。聚焦上海北部门户的战略定位,提升宝山作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高铁骨干客运网络的节点功能。畅通对外辐射大通道,配合推进北沿江高铁、沪通铁路二期、S7沪崇高速二期、S16沿江高速等项目建设,助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高铁宝山站“站城融合”开发建设,延伸接入轨交19号线,开展中运量研究,将站前核心区打造为集现代服务业和商住混合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城市节点。着眼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加快形成沪崇高速、沪太快速路、蕰川路快速路、逸仙高架路,中环线、长江西路快速路、外环、郊环等组成的“四纵四横”大网络以及区域骨干道路组成的“十纵十五横”中网络、“四通八达”小网络。构建30分钟公共交通服务圈,推进18号线建成通车、19号线开工建设,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初步构建起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换乘高效的立体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24.持续提升城乡品质。以补短板促进建设品质整体提升,强化城市设计,注重城市色彩、建筑品质、空间景观和重点地段风貌打造,营造高品质城区风貌。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历史风貌保护和多元功能开发,让街区更有温度、更加人性化。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统筹推进旧住房修缮和“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不成套房屋改造,加快推进“留改拆”任务,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并完善后续管理体系。提标建设顾村、罗店大型居住区,加快新顾城等区域复合性开发。建设优质的供水、供电等保障体系,加快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乡统筹,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产业、生态、人居互促互融的乡村振兴,进一步增强乡村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产业振兴的功能,扎实开展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抓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保护传统乡村风貌,修复乡村自然生态环境。

25.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融合共享、深化应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迈入全市先进行列。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网络带宽,基本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成大数据资源池和数据中台,打造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带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开发一批智慧应用场景,推动前沿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在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绿化市容、社会治安、生产安全、医疗健康、工业制造等领域深化示范应用,推动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智慧供应链、智慧零售终端加快建设。推进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网络安全防御和应急保障水平。

七、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坚持 人民至上,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发力保障民生,提升社会发展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26.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筑牢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加强托底帮扶,进一步夯实青年大学生、失业青年、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确保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实施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创赢宝山”品牌建设,完善“家门口”创业服务体系,确保成功创建新一轮创业型城区。积极发挥区培训就业联盟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持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服务长效机制,推动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互利共赢,促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7.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活教育”为特色推进五育并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城乡差异进一步缩小,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探索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在线教育、智慧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打造一批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和实验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师风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实施“十百千万”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和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完善教师绩效激励机制。深化教育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建一批学校、幼儿园,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扎实推进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区少年宫提标等重大教育工程,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以“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为特色标志的教育强区。

28.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建立老有所养、老有颐养的多元普惠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社区助餐、日间照护、文体教娱活动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村,形成全覆盖、成体系、均衡化布局。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大力推广养老顾问制度,积极发展智慧养老、异地养老、区域合作养老,深化拓展“银龄居家宝”“银龄e生活”服务套餐,完善医养结合的专业化照护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龄产业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加强养老服务监管和养老机构备案管理,促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

29.加快建设健康宝山。坚持预防为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打造区域“医、防、康、养、护、健”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完善怡情防控和应急救治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实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扩建,以及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医疗机构布局调整、结构优化,迁建吴淞中心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大场医院,拓展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办院空间。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互联网医疗建设。全面提质增效,强化学科人才体系建设,打造“品质医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深化家庭医生服务,试点新建智能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医疗科技运用,提升智慧健康应用水平。引进优质高端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新社会动员机制。

30.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区级社会保障配套政策,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权责对应、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城乡居保、征地养老待遇水平,形成城乡各类人员养老金待遇的合理梯次关系。提升社会保障精细化水平,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帮扶制度,加大工伤康复、残疾人等帮扶力度,构建“居家养残为主体、日间照料为辅助、机构养护为补充”的残疾人养护服务保障体系。鼓励发展福利和慈善事业,动员全社会力量关爱困难群众。更好贯彻“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拓宽保障性住房供应渠道,完善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落实多层次医疗保障,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提升长护险试点成效,依托医保智能监管,维护医保基金使用安全,促进医保服务便捷高效。

八、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区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使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

31.建设优美人居环境。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发力,把宝山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提升重点片区和滨水、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实施吴淞、南大、顾村拓展区以及“城中村”等绿化工程,进一步增加绿化总量,拓展城市生态空间。持续推进健康绿道建设,注重品质提升,打造一批公众日常休闲的口袋公园,提高500米半径公园绿地覆盖率。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有序推进林业建设,确保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推进百处景观灯光、百条景观道路建设,提升城市卫生标准,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32.加强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坚决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宝山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深化大气污染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强工业源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加大移动源污染控制力度,深入推进扬尘污染防控片长制,加强社会生活污染源综合治理,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全市较好水平。全面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统筹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协调发展,落实陈行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安全保障系列管控措施,继续推进污水厂网建设、初雨治理、雨污混接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河道治理,推进吴淞江新川沙段河道整治,深入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持续提升河道水质,加快恢复水生态服务功能。落实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农用地土地污染防控,加大土壤环境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复制推广土壤集中治理修复经验,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全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33.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严格落实分级分类管控要求和产业准入清单,推动零星化工、低端金属加工、集装箱堆场等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和机动车排放控制体系,提升公共交通运输,推进“公转水”“水水联运”,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控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钢电煤炭减量清洁高效利用,实现全区管道燃气天然气化。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深入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全程监管体系,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依托宝钢“城市钢厂”功能,加强危险废弃物收集处理,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34.健全环境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探索建立街镇、产业园区“最小单元”环境治理新模式,健全领导责任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强化环境治理信息公开,健全企业责任体系。强化全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团体作用,提高公民环保素养,健全全民行动体系。探索建立街镇综合执法机制,实施分类分级执法监管,加强司法制度保障,加大联动执法力度,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健全监管体系。构建规范开放市场,深化“环保管家”治理模式创新,完善多元化生态环境投入机制,健全市场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和企业环境信用建设,健全信用体系。依托长三角生态环保共同体建设,加强与太仓、嘉定等区域联动共保,健全区域协作体系。

九、坚定文化塑魂,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

贯彻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以红色文化为亮色、海派文化为特色、江南文化为底色,增强历史文化传承力、先进文化引导力、公共文化服务力、文化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彰显宝山气质。

35.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评选宣传,塑造风尚、引导舆论。开展弘扬时代新风专项行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着力破解城市社区、背街小巷、交通秩序等瓶颈顽症,统筹推进文明社区(小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行业)、文明校园和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素质文明进一步提升。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推动融媒体纵深发展,讲述宝山好故事,传递宝山好声音。

36.推动文化和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夯实硬基础,提升软实力。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宝山历史文脉底蕴,进一步打响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上海邮轮旅游节等“3 8”文化品牌,挖掘上海解放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丰富市民线上线下文化生活,实施文艺创作“新品、优品、精品”工程,策划推出一批叫好叫座的原创精品。完善文体设施布局,加快推进长滩音乐厅、宝山图书馆新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博物馆、大剧院等场馆体系。加强对各类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积极推动古镇、老街、老字号品牌等项目实施,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打响篮球、舞蹈、帆船、电竞等特色品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区域功能型体育设施配置,实现市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健身苑点街镇全覆盖。

37.打造文创产业发展新高地。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加快形成布局更合理、结构更优化、特色更鲜明、优势更突出的文创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贸易、科技、教育、体育等业态融合发展,打造滨江邮轮风情、北部三镇乡村旅游、南部文创体育等全域旅游特色片区和红色峥嵘岁月、工业遗存记忆、江南古韵等特色旅游线路,形成示范效应。用好节庆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和释放流量经济红利,实现市场拓展和知名度、美誉度提升相统一。持续推进特色文创园区载体建设,完善文创产业发展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形式参与文创产业建设,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文化领军企业,营造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

十、着力加强全周期管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治理体制现代化、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积极探索紧跟社会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营造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38.牵好“两张网”建设牛鼻子。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科技赋能与治理变革相互促进。着眼“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实现与市场主体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的服务事项全部接入,探索更多服务事项“打包办理”,持续扩大“一件事”集成度和覆盖面,全面推行“无人干预自动办理”模式,加快从“能办”向“好办”转变,提升在线办理率、全程网办率。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深入推进“一网统管”建设,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梳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处置的各类事项、隐患、短板问题,强化网络联通、数据汇聚和系统整合,健全高效协同运行治理体系;建强区和街镇两级城运中心,强化数据赋能、支撑基层作用,不断激发居村、楼组等“神经末梢”活力;完善“云、数、网、端、安”基础设施,开发一批符合区域特点的“观、管、防”实战应用场景,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39.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构建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工作格局,用好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手段,将精细化管理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聚焦重点领域,巩固违法建筑、中小河道整治成果,持续推进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破解群租、高空抛物等难题顽症,加强交通治理和公共空间管理,让城市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聚焦重点区域,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持续推进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街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人口有序导入,优化人口素质结构和空间布局。聚焦常态长效,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管得住、管得好。

40.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村各类组织协同运转机制,打造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基地,建好社区服务综合体,丰富全年龄段社区服务项目。深化自治共治,大力培育“活力楼组”“社区达人”,拓展居村群众、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参与治理渠道。完善下沉事项准入制度,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持续为基层赋能提效。深化“镇管社区”模式,优化基本管理单元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深化“社区通”应用,推动传统社区治理向“互联网 ”模式拓展。

41.守牢城市安全底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街镇)建设。压实城市运行安全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落实分级管控,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地下空间、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整治。强化应急管理,加强平台、机制建设和物资储备,提高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御能力。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防控金融、网络等安全隐患。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信访、调解等工作水平,保持社会大局安定和谐。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宝山。

42.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能力,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发挥好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建设法治政府,提升干部法治素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深化街镇综合执法等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公正高效权威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建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十一、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团结全区人民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而奋斗

党的全面领导是抵御风险、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的根本保证。必须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凝聚改革发展合力。

43.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党集中统一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健全中央、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督促检查和问责机制,发挥党委(党组)在同级各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全局性工作开展。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提高管大事、议大事能力,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加强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

44.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党管人才,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统筹抓好重点人才服务与人才整体开发。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提升人才服务,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营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留才厚才的生活环境、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构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治理体系。加强人才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发展壮大劳模、工匠、领军人才、技能人才等队伍。加大青年人才培养集聚力度,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选择宝山、扎根宝山。

45.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奋斗。人民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主体,要尊重人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方式,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把全过程民主、实质性民主贯穿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优势,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实利益问题的协商,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认真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促进军地共同发展。

46.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议落到实处。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等,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区委要求,落实本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明确职责、明确分工,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和施工单,拿出可执行、可操作的实在举措。各街镇园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单位、本领域特点的“十四五”规划,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前景光明。全区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下,勇扛使命、开拓进取,奋力创造新时代宝山发展新奇迹,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而不懈奋斗!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