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是几月几日(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为什么说把中国的七夕节说成是“中国情人节”是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

诚谢邀请!我感觉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如果说把2.14定成情人节,是绝对的崇洋媚外。但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乞巧节,有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传说,我认为把这一天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不能说是崇洋媚外。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也在元曲中出现,自古以来,成为眷属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勺之言,有没有情都是成为眷属以后的事了,所以七夕节附会了很多美好的传说,所谓牛郎织女这夜相会在鹊桥之上。

按照传统的儒家文化,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之大防等封建礼教,容不得世上有公开化的情人节,当国门打开后,一些新的认知冲击涤荡腐朽的思想,倒是一种人性的解放,有什么崇洋媚外呢?当我用上了手机,开着汽车,住着高楼,还要去怀念和遵从跪拜的礼仪吗?我想有这种思想的人,也许是跪得太久,猛地让他站起来,对进步的东西还很不适应,也许是遗传的没落陈腐的基因深入到骨髓的缘故吧?

感谢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1. 另外紫色真的不能给人浪漫感觉,我想,紫色情人节是借紫色代表生活的艰辛的寓意来与牛郎织女爱情的艰辛相辉映,因此,紫色情人节还是略带有一次沉重的味道的。

2 . 一,与紫阳花有关,二,织女是七仙女中的第七个,按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来排,织女应主紫色,二者合一,七夕被称作紫色情人节。

3. 紫色不是浪漫,而是说明生活的艰辛,用紫阳花开颜色的变化来描述爱情生活,是不妥的。民间的牛郎会织女的传说,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也是科学的,农历7月7是怀孕的好时间,来年春天抱娃娃,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不要加上紫色两字缺少 了浪漫的气息,听了也不舒服。干脆说七夕节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也是对冲破门第观念勇敢追求爱情的仙人的尊敬!

但也有人他反对把“七夕”节说成是“中国情人节”。他们的言语之中透露着对民族文化的捍卫。他们表示,现在好像流行一种做法,就是把中国独有的一些民俗称谓,套用翻版后,起一个国外类似的称谓。比如把“七夕”节说成是“中国情人节”,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说成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说中国事,却要套用西方的风俗故事,这股风气起于何时无从考证;问及原因,大体都说这是为了“通俗易懂”,可不能否认的是,这种做法从骨子里映射出“媚外”思维作怪的影子。好好的一个民俗故事或民间传说,明明有中国名,而且是中国独有的称谓,干嘛非得起个外国名或者借外国风俗故事来说事才有意思或者“容易接受”呢?

  据了解,在诸多媒体的报道和商家的促销宣传中,很多都是一提及“梁祝”,能说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而随着农历“七夕”节的到来,很多媒体开始给“七夕”冠以“中国情人节”的名号。这说明,目前,咱们的众多商家,特别是不少媒体正在有意无意地给这股“媚外”风气推波助澜。

  不可否认,目前,“情人节”在中国已经拥有非常大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还有不少人认为,把“七夕”称作“中国情人节”,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做法背后是把“七夕”概念的独特内涵和中国气派,偷偷换成了西方“情人节”的那一套。结果是,很多青少年对于“七夕”到底是个干嘛的节日,倒是模糊不清了。

  毛泽东曾用“言必称希腊”来批评那些迷信海外的教条主义和媚外的人。现在,倒是可以把句话投给那些借千里之外的外国事说明近在眼前的中国事的人,让我们的商家在赚钱的时候,能增加一些民族责任感,让我们的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多一些中国气派。

其实,到底该怎么称呼“七夕节”,无所谓的,它只不过是一个日子而已。叫情人节,也无可厚非,中国本来就该有个中国的情人节嘛!总不能一直过外国的节日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