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制造业怎么核算成本(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本人写过不少制造业成本核算及管控、业务财务分析的文章。主要是基于个人过往经历总结与思考。你要说写的多好,也不见得。只是我敢写,愿意分享。很多民间高手要么没时间写,要么不愿意分享。

同时写成本核算及管控、业务财务分析类文章,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写的的“广深高”,尤其是深度常常无法触及。广度和高度,只要对于管理会计有一定认识,还是很容易达到的。深度则必须则不仅仅是做过,还能提炼出自己的总结。

加工制造业怎么核算成本(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早些年我也参加过不少管理会计培训,有集团组织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进行为期二周的管理会计培训,还有自费参加的各类财务管理培训。 但说实话不是老师水平不高,是太高了反而会不接地气。 这些培训都是战略层面的东西,对于成本管控及业务财务分析这种太细化的模块,可能并不深入。尤其是当你从集团转战中小企业的时候,你需要面对很多不确定性,此时的财务管理,不是技方面的深入,而是术方面的东西。

前几天有个网友私信我,说有没有业务财务分析更深入的案例。潜台词:“你的业务财务分析文章没有深度”。如果要深度的案例,最好是把过往公司的财务数据和案例拿过来,然后摊开数据和表格,面对面剖析实务数据。但是这么做肯定是有违背职业道德,毕竟公司的财务数据不能这么对待。要知道《华为战略财经》这本书,因为一些太过于详细的财务数据不让对外披露,都删减了十万多字。导致有的读者也认为,这本书写的都是高大上的废话。

所以很多时候,写一篇文章(类似这篇成本核算改善分析)需要在原始信息上进行加工,同时隐藏一些关键信息下,把文章分享出来。比如这篇成本核算改善的文章,我就把我经历的几家公司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加上阅读上市公司成本核算整改问题,融合在一起形成此篇文章。

有人会说:“上市公司很多数据不是搞公开的嘛”,我们谈的业务财务分析,如果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那是报表分析,和业务财务分析是两码事情。

因此如何把管理会计类文章既写的有深度,有能尽量的还原业务真实场景,还不能过多泄露公司过多信息,这确实是个问题。当然有网友愿意奉献自家的真实数据,给我来写案例,我非常感谢!哈哈

一:成本核算的管理问题

为什么谈成本核算要先说管理的问题呢?做过成本核算的都知道,一个企业成本核算做的好不好,很大程度算,不取决于成本会计怎么算,而取决于企业管理好不好。

成本核算是个系统工程全流程的事情。财务作为最终数据的接收端和处理端,如果没有成体系的管理,这种情况下的成本核算,只是数据的排列组合而已。因此我们要沿着数据摸到各个流程的瓜,而决定瓜的则是管理。

(一)成本管理现状

因为微信写文章不是写论文,不去从宏观上分析管理上的问题,所以关于成本管理现状的分析,更多是个人经验总结分析,且谈的也是和成本核算有关的管理事项。

1:没有相关定额管理基础。企业在辅料、低耗、工时等资源消耗方面几乎没有定额管理基础;也没用详细的经营预算管理基础(如采购预算、费用预算);

2:缺乏有效成本控制机制。辅料、低值易耗品的采购、消耗比较盲目,仓库中物品积压较严重;

3:欠缺标准成本管理经验。在标准成本体系建设层面也很难提供有针对性的经验共享或帮助。或者建立了标准成本(标准工时、标准耗用、标准损耗率等事情),但是标准未跟随企业实际进行及时更新。

4:前端各部门对于“料工费”的归集,未予以重视,以及传递到财务部门数据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

(二)精益核算的成本管理目标

第一点谈到了,因为成本管理不善,导致成本核算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那么怎么做可以尽量规避以上问题发生呢?

1:建立适合企业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

以管理决策需求为驱动,通过梳理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各项资源的业务特性,在制定和优化企业流程规范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包含标准成本制定、更新、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为一体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

2: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建立标准成本体系,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把企业的成本与企业各管理部门和员工的经济责任及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全员的成本效益意识。

3:满足管控需求

通过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依标准成本对成员企业进行统一监管的需要;

4:奠定成本控制坚实基础

借助健全的标准成本体系,逐步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如经营计划、全面预算等),并为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三)成本管理落实到数据的举例

1:财务上每个月需要将各基本生产部门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成本统计出来。以便用于后续实际成本的计算;

2:对于质检/维修等辅助服务部门若某些人员固定为某一个车间提供服务,那么他的人员成本建议直接归集到该基本成本中心;但若该人员服务的基本生产部门发生变化时,必须从制度和流程上确保及时将变化结果反馈给财务的费用归集人员;

3:对于辅助服务部门提供的其他无法区分的服务,如设备、管理人员薪酬、辅料等,建议根据相对最直接的成本动因(如场地面积)在几个基本生产部门之间分摊;

4:对于辅料、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按对应物料的标准成本做为出库价格即可,因为其差异在物料采购时已经转入了当期损益;

5:每个月各基本生产车间还要统计成本对象的实际完工产量,并推算本月实际投入的工时;

6:在ERP环境下,以上数据基本都可自动采集到系统中,以实现后续的标准成本自动化计算。

二:成本核算常见问题探析

上面提到了我们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很多时候是企业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出了问题。那普遍的成本核算问题有哪些呢?因为制造业每家情况不一,几千字的微信短文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罗列出来。且笔者只能根据自己经历过的企业,和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一些常见问题。

(一)成本核算主要存在问题

1)成本核算比较粗放;没有根据业务特性设置数据归集和分配的办法;

2)财务、业务数据协同性较差,财务很难获取准确、及时的材料成本信息;

3)成本核算的分摊因企业管理达不到,无法进行作业成本法核算;

4)ERP成本核算搭建与生产实际业务脱节或者不吻合;

5)成本控制重点:材料配方比较固定,材料不是重点,费用中折旧、人工比较刚性;修理费等比较小控制空间也不大。在整个企业内部价值链条上,流通环节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因此对生产成本管理的需求以基础的核算为主。

(二)成本核算体系分析

1:成本分摊

公共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公共成本的分摊是否合理,也直接影响了生产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具体分摊细节

(1)材料及公共材料

1)一般材料

成本归集

1:材料目前基本都可以实现根据生产订单直接领用,因此基本都可以按专用材料直接归集到具体的订单、品种成本对象上;存货的计价方式为全月平均。

2:加工费都可以按成本中心每月进行统计,可通过总帐财务凭证、或手工录入的方式传递到成本系统中进行分配;

解决方案

成本管理与其他系统高度集成与资源共享,成本核算所需要的料工费成本数据、完工、在产、工时数据以及成本核算对象的信息大都可以从其他系统自动获取,从而为成本核算的时效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对于超额领料、退料时也要求根据订单参照来领、退,否则此部分成本只能作为公共成本进行分摊处理。这样也不利于订单领料的分析、控制与考核;

2:对于加工过程中由于质量不合格、工艺切割等原因产生的废料,如果又入到了原料仓中,则需对此部分的成本单独进行处理。具体废料成本方案如下:

A:废料入库时是无法区分具体哪个订单、产品产生的,因此可以按红字公共材料出库单进行处理,单据上的仓库为原料仓或废品仓;

B:红字公共材料出库成本分配后,即会从各订单中回冲废料的成本;

C:后续废料在从原料或废品仓中按正常流程被其他订单领用即可,对应成本会流转到后续的成本对象上。

2)公共材料

A:对于废料退回,由于无法区分具体的生产订单和产品,因此可视同公共材料进行分摊处理;

B:公共材料的分摊方式可根据产品产量或权重系数进行分摊(具体根据企业特点);

(3)公共成本分摊方案

A:公共材料:按产品产量分摊;

B:直接人工:按定额工时、按实际工时、按标准工时;工时可细分为人工、机器、其他等工时

C:制造费用:按定额工时、按实际工时、按标准工时,工时可细分为人工、机器、其他等工时

(4)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根据产品产量*人工定额分摊即可,系统中选择按产品权重系数分摊,其中的系数,在权重系数表中将各车间产品的人工定额做为系数录入即可。

(5)制造费用

由于折旧、能耗、管理人员工资等分配的定额依据是不同的,所以制造费用分配率选择按费用明细根据产品权重系数(折旧、劳保等可先按产量分配)定义。具体分配方法有:标准工时(定额工时)、实际工时、产量、材料占比、固定分摊比率等等办法。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比如:

A:折旧、劳保等费用的定额,由于企业之前各产品没有对应的定额,因此可先选择按产品产量进行分配,以后积累了相关数据后可再制定对应的定额成本,并据此进行分摊;

B:管理人员工资:可将各车间产品的人工定额做为管理人员工资的定额系数录入,据此分配即可;

C:电力能耗:在权重系数表中将各车间产品的能耗定额做为系数录入即可。

(6)在产品成本分配

A:生产订单的材料生产时基本都是一次性投入的,因此可根据系统推算的在产数量做为在线盘点数量做为完工与在产的分摊标准;

B:在产品选择按产品约当产量进行分摊;可按产品大类对各产品的期末完工程度,并可区分料、工、费进行月当;

C:月末在产品处理表进行取数时,投产量选择按订单量推算,因为大都是一次性投料,所以据此推算出的在制数量还是比较准的;

在产品成本分摊方案

由于月底企业很难根据订单盘点其在制品数量,况且在制品成企业目前也只是承担材料成本,因此在产品的成本分配可选择“按材料倒挤”。

(三)特殊业务成本解决方案

废品成本处理:

1)废品成本的分摊:废品成本中主要包括原料及加工费成本;如果废品的发生有时能够判定是生产那种产品发生的,将废品成本在该产品中进行摊入即可。投入量不变,合格完工数少了自然完工单位成本就会大了。

2)废品价值回冲:废品由于其还有回收价值的,因此还需考虑扣减对应完工产品的材料成本。具体方案:将人工确定的回收价值录入成本系统各成本对象“废品回收表”,这样该成本对象在本月的材料成本中将会回冲该部分金额。

三:成本问题改善案例

数豆职人是一家生产豆粉的公司,生产的“云中流浪”牌豆粉远销海内外。生产工序分为筛选、复配、分装等工序。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讨论复配、分装环节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现状与问题分析

核算现状:

数豆工厂是一家生产豆粉的公司(黑豆粉、黄豆粉、绿豆粉),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核算目前已通过系统处理,制剂的物耗成本是系统按照加权平均的成本方法计算出直接材料的成本,直接人工、燃动费、制造费用都是通过ERP系统按直接材料的耗用金额比例进行分摊。

数豆生产车间分为:复配车间、分装车间,对应的工序分别为复配、分装。复配工序生产的半成品需办理入库,对应财务科目“自制半成品”,分装工序领用复配环节的自制半成品进行包装,产出成品。

成本核算问题:

A: 数豆职人豆粉材料核算问题

现状:每月27日财务、车间进行月末盘点,统计出每车间当月的实际消耗量,通过系统按照加权平均的成本方法计算出直接材料的成本,按工单在系统中进行录入。

问题:对于黄豆粉配方与实际盘点差异的分配,需要重点予以关注。

B: 成本归集问题

现状:所有制造费用没有按照复配和复配分成不同成本对象归集,而是直接归集到一个成本中心。

问题:根据生产工艺,按照复配和分装车间,如果核算足够精细,复配车间可以继续分黄豆粉、绿豆粉、黑豆粉生产产线,复配车间也可以分为黄豆粉、绿豆粉、黑豆粉生产产线。

C: 人工和制造费用分配标准问题

现状:未找到符合企业业务实质的分配办法,料工费全部按照材料占比分摊,分配比例=(订单所领用的材料金额-订单当月新生产的半成品金额)/(所有订单领用的材料金额-当月新生产的半成品金额)X100%

问题:找到每个车间或工序,对应的分配标准。不能笼统按照材料占比,或者工时占比分配,而是根据实际多种分配办法结合。比如生产豆粉在复配环节,可能所有不同规格的豆粉、可以根据材料占比分配,但是到了分装环节,涉及人工的则有人工环节,则需要根据工时占比分配。

D: 能源耗用分配问题

现状:对于生产豆粉需要大量水电蒸汽等能源耗用,目前统一归集到制造费用核算,然后进行分配。

问题:分复配车间和分装车间,安装不同水电气的设备,统计相关数据。对于能源动力单独进行核算。

2:解决方案

A、 直接材料消耗成本核算

ERP系统中,根据豆粉配方,每次生产领料单直接取配方数据,但是豆粉类会存在损耗问题,因此每月必须盘点(关于仓库数据、线边仓数据、配方定额计算数据),以最终确定实际耗用。直接材料核算关键注意:数豆职人黄豆粉配方、每月耗用盘点倒推、公共耗用归集分摊等。

B、能源动力成本分摊核算

复配、分装生产部按车间归集其发生的水、电、蒸汽等费用,财务部手工在总账模块填制复配车间和分装车间发生的费用明细,ERP系统通过产线部门定义平台将燃动费用分摊到对应的装置上。

生产部发生的能源动力费用,根据复配和分装除领用的半成品外的所有原料金额占比进行分配;车间发生的能源动力费用,根据投料的直接材料金额占比进行分摊。ERP系统会根据生产部和车间能源动力费用的直接材料占比进行分摊燃动费。

C、直接人工分摊核算

此前都是按照成材料占比来进行人工分配,现在根据实际按以下规则进行分摊:

生产部发生的人工费用:根据复配和分装车间的人工费用所占比例进行分配;

复配车间人工费用:根据投料的直接材料金额占比进行分摊;复配车间更多的机械化操作,投料占比和人工关系精密。

分装车间人工费用:根据订单报工工时占比进行分摊。分装车间需要耗用大量人工,所以此环节人工需要根据工时分配。

D、间接费用分摊核算

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复配和分装车间、生产部管理部门人员费用、设备折旧费、设备维修费、日常领用的备品备件等不直接计入生产批(生产任务)的相关费用此部分费用在业务发生时,通过成本中心和相关会计科目进行归集,以计入对应各车间(产线)生产成本。

生产部发生的除人工、燃动费以外的费用,根据以下两种办法进行分配。

1):复配、分装车间发生的除人工和燃动以外的费用,根据投料的直接材料金额占比进行分摊。月末将各个产线所归集的相关费用金额按直接材料金额占比分摊至中间体或产品成本。

2):复配车间发生的除人工和燃动以外的费用,根据投料的直接材料金额占比进行分摊。月末将各个产线所归集的相关费用金额按直接材料金额占比分摊至中间体或产品成本。分装车间,根据分装车间工时占比进行分摊。月末将各个产线所归集的相关费用金额按分装工时占比分摊至中间体或产品成本。

来源:数豆职人

更多精彩财税内容,请关注中税正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