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是什么意思(南小年和北小年的区别)

为什么小年要分为“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这之间有什么区别?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是什么意思(南小年和北小年的区别)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在北宋时,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南宋时则称为“小节夜”。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不过,一般我们说小年,大多是指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这几天中的一天。

时常会有人问,为什么小年在北方和南方会不是同一天呢?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根据中国习俗,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民间对于小年南北不同的说法,比较普遍的解释是:一开始,过小年是不分两天的。唐宋时为腊月廿四祭灶,元明沿袭旧俗,清朝时发生了变化。有一种说法是,雍正年间起,每年腊月廿三皇帝要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廿三祭灶,并逐渐形成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府小年腊月廿三过,一般民家廿四日过,沿湖、海的居民则遵守船家的传统,为廿五日举行祭灶。而事实上,类似这样的说法很多,比如“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的说法,即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为二十四日,道士和尚则是二十五日。此外,还有“军三民四”或“兵三民四”“官三民四乞丐五”“官三民四龟家五”“官三民四贵五混六”等等,意思都差不多。小编个人认为这可能是受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影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