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中国最可怕的十大核弹)

自从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以来,双方多轮谈判无果,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胜利,乌克兰人民不会接受任何结果。”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中国最可怕的十大核弹)
然而,乌克兰在战争中的形势真的有他所说的那样底气十足吗?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4月1日表示,自俄方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已摧毁乌克兰近4000处军事基础设施。
可以说,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的海空军已经基本被打垮,如果没有西方持续输入的军援和对俄制裁,单凭乌克兰自己很难支持到现在。
3月31日,乌克兰总统高级顾问阿列斯托维奇也承认,俄军几乎完全摧毁了乌克兰的国防工业,据乌政府估算,乌克兰在战争中的损失已经高达1万亿美元。
此外,战争还导致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根据联合国3月份报告,因为战争直接伤亡的乌克兰平民已有约3000人左右,产生的难民数量预计总共超过1000万。

无论接下来战况如何发展,对已经满目疮痍的乌克兰来说都是雪上加霜,乌克兰曾经具备成为欧洲第二大国的潜力,如今却沦落至此,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乌克兰,从苏联那里继承了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
当时乌克兰军队规模接近80万,陆军拥有6500辆主战坦克、7150辆装甲车,比身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二的英法加起来还多。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还曾经拥有世界第三的核武器库,2700枚核弹足以让任何一个敌对国家胆寒。
除此之外,还有能携带10枚弹头、射程高达16000公里的R-36M洲际弹道导弹,更是被北约敬畏地命名为“撒旦”。

苏联留给乌克兰的航天工业遗产也堪称丰厚,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制造厂,是苏联时期研发导弹和航天装备的重点单位,旋风号和天顶号运载火箭便出自这里,还有航天控制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动机等一系列相关产业也位于该城市。
20世纪90年代,刚刚独立的乌克兰,可以说无论军工水平还是武装力量,都是美俄之后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三,人均GDP更是同期中国的5倍多,再加上优厚的农业条件和矿产资源,乌克兰就像小船扛大炮,拥有着超出自身体量的实力。
祖上福荫如此深厚的乌克兰,可谓出生便是人生赢家,只要耐心经营,成为世界一流强国根本不在话下。
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戏剧,乌克兰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做“崽卖爷田不心疼”,将这笔令人眼红的祖产挥霍得干干净净。
独立没多久,乌克兰便宣布无核化,开始销毁核武库和弹道导弹,变卖武器装备,在船厂尚未完工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被拆解。
10多架图-160战略轰炸机被解体,其他如图-95、图22M轰炸机,以及不计其数的巡航导弹,也都被白白毁弃,苏联留下的诸多军工产业和人才,很多都被遣散,如此败家行为令旁观者都肉疼不已。

最心疼的莫过于当时的中国,中国曾专程派人赶赴乌克兰,愿意支付优厚的价格以获得这些梦寐以求的宝贝,然而乌克兰出于外部压力未能同意。
乌克兰如此“暴殄天物”,当然也有自己的理由,就和穷人难养豪车一样,维持超规格的军事力量,对于乌克兰这种体量的国家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西方不能容忍一个拥有强大武装的乌克兰,俄罗斯也不愿意卧榻之侧有强邻酣睡,乌克兰因此面临着多方施压。
刚独立的乌克兰,在经济上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国内腐败横行、混乱不堪,甚至军队偷偷变卖武器到国外都司空见惯,在这种情况下,整顿和消化本国工业都尚需时日,更别说通过军工为经济输血了。
乌克兰内忧外患之际,西方见有机可乘,便以经济援助和接受乌克兰成为欧盟和北约成员为条件,诱使其解除武装,而乌克兰就这样天真地接过了对方的空头支票。
乌克兰把自己安身立命的国之重器当成了废铁卖,讽刺的是,美国承诺的3.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乌克兰实际到手的仅有区区1500万。其他的一系列承诺自然也就没有了下文,让乌克兰人大呼上当。

挥刀自宫,失去了核威慑的乌克兰,国际地位自此一落千丈,毕竟一只被拔掉爪牙的老虎又能有多可怕呢?
没有自保能力,也就没有说“不”的权利,乌克兰只能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摇摆不定,沦为了大国博弈的角力场。
西边北约一挑动,东边俄罗斯就动手,乌克兰先后失去了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等地区,可谓丧权辱国。
试想一下,如果乌克兰仍有核武在手,乌克兰又何须对北约摇尾乞怜?俄罗斯又岂敢如此肆无忌惮?
眼前的生计和长久的安宁,应当如何取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曾经和乌克兰一样,面临这样艰难的抉择…
1946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曾谈到了对美国原子弹的看法: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毛泽东一直坚信,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正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原子弹也不过是一种威力更大、更先进的炸弹而已,并没有了不起的,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人消灭原子弹,而不是原子弹消灭了人。为此,他还批评过党内某些同志对核武器的畏惧。
然而,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在观看了核试验的相关录像后,却陷入沉思。

毛泽东回国后大方承认,自己在苏联开了眼界,“看来原子弹能吓唬不少人,美国有了,苏联也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
慧眼独具的毛泽东,一语道破了核武器最大的价值:威慑力。“吓唬人”也是战斗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武力的至高境界。
孙子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核武器这样的战略王牌,如果敌人有,我们也就不应该落后,只有让自己无懈可击,成为“不可胜”,才能有机会战胜敌人。
以毛泽东为首的开国元勋们,不可能预见未来苏联解体的命运,更不会知道乌克兰低头的下场。

但他们都是从尸山血海、枪林弹雨中磨砺出来的人物,他们清楚地明白,中国如此体量的国家,是不可能卑躬屈膝、指望敌人的怜悯和施舍活下去的。
要维护一个民族的安全、尊严和独立自主,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所以,研发核武器,打破核讹诈,对新中国来说势在必行。
1955年,毛泽东确定了发展核工业的国家战略,他表示: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小居里夫人对她的学生钱三强的叮嘱可谓语重心长:
“请转告毛主席,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拥有原子弹。”

但以当时中国薄弱的基础,想自己搞出原子弹无异于天方夜谭。
和赢在起跑线上的乌克兰相比,新中国可谓是一穷二白。
作为一个刚摆脱战乱、百废待兴的农业国,当时我国的工业能力弱得可怜,文盲率高达80%,国内那点真金白银还让败走的国民党卷得精光,技术、人才、资金,要啥都没有,连吃饱饭都是奢望。
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苏联老大哥,然而,获得苏联的援助又岂有那么容易?毕竟,在苏联的眼里,东欧国家比中国更重要。
建国仅一年,朝鲜战争就爆发了,中国志愿军浴血奋战,拼死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击退回三八线,令苏联刮目相看,于是,苏联对中国的投入也变得慷慨起来。
1953年,苏联为中国援建了156个工业项目,也被称作“156工程”,促使我们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意义重大。

但是,苏联援华的156工程背后的动机,和美国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如出一辙,都是为了培育能为己所用的强力盟友,为全球争霸而服务,说白了就是拉小弟养打手。
可以说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是30万志愿军将士用血肉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我们一开局就能有乌克兰的条件,开国元勋们怕是做梦都能笑醒。
但可惜的是,156工程里并不包含毛泽东重点关注的核工业,让中国这个邻国成为有核国家显然并不符合苏联的利益。
随着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事情又引来了转机,由于苏联内部和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变故,赫鲁晓夫急需获得中国的支持以稳定局面。
而作为回报,赫鲁晓夫不顾苏联军方的反对,在1957年与中国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帮助中国发展核武器,并派遣了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不肯像东欧国家一样俯首帖耳,让霸道惯了的苏联非常恼火,最终双方关系恶化。
中苏合作仅仅两年,苏联便强行毁约中止援助,并撤回技术人员,顿时让中国的研制工程陷入了困境。
单凭我们自己,能不能搞出原子弹,何时能搞出原子弹,都是未知数。而且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全国上下生存都十分艰难,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必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原子弹上去么?
如果停止研发,之前的所有投入都要前功尽弃了,盘踞在新中国上空的核阴云挥之不去,中国人民在核威胁下胆战心惊的日子不知又将持续到何时。
在这个进退两难的时刻,又是毛泽东主席力排众议:“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为了表态支持研发,毛泽东还率领中央领导们集体降薪。
陈毅元帅的话语更是掷地有声:“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决定,连著名武侠文学作家金庸都曾在《明报》上撰文,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一个人民没有裤子穿的国家,即使勉强制造了一两枚原子弹出来,这个国家也是决计不会强盛的,而这个政府是一定不会稳固的。”“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赫鲁晓夫的回应则充满了傲慢:“一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民族,还会想着去天上摘星星吗?我敢说,以中国的实力,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
身在台湾省的蒋介石,更是对中共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嗤之以鼻,认为是“痴人说梦”。
在这一片质疑和嘲笑声中,中国再次独立启动了原子弹的研究工作,从寻找铀矿开始,全国上下约有200万人参与到了项目的相关工作,无数人为此告别家人、背井离乡,在茫茫大漠中奉献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生命,这个过程中的艰辛和困苦,非亲历者是难以想象的。
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这些两弹一星的功勋,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都隐姓埋名、不为人知。
苍天不负中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引爆,烟尘烈焰直冲云霄,如火炬赤旗,光耀万里,傲立神州。

得知喜讯的毛泽东老怀大慰,笑称“要给赫鲁晓夫发一枚一吨重的大勋章”。
巧合的是,曾经断言中国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的赫鲁晓夫,在当月黯然下台。
中国首颗原子弹的爆炸,不仅让中国人扬眉吐气,还如“一阵惊雷卷飓风”,震撼了全世界,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西方媒体惊呼哀叹,认为这“对于自由世界来说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
美国开始承诺对盟友,尤其是日本提供核保护,但是也由此意识到中国的地位和分量,开始考虑和中国进行接触和对话。
时任法国总统的乔治·让·蓬皮杜认为,“这在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心情尤其复杂的苏联,仅仅做了轻描淡写的报道,表现出了刻意为之的冷淡。
在1962年边境冲突中惨遭中国吊打的印度,再次受到了中国的刺激,也开始进行核武器的研发。
而巴基斯坦则坚定了亲华的决心,与中国站在了一起。
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传到台湾省时,“蒋委员长”怅然若失,仰天长叹,自知此生再无希望反攻大陆。
身在美国多年的李宗仁闻讯却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他坦言对自己当年的失败感到高兴,因为一个强大的新中国从他的失败中诞生。

在外漂泊已久的李宗仁,也就此坚定了归国的决心,数经辗转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土,后于1969年病逝于北京。
借这一爆之威,中国从此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技术突破势不可挡。不到两年,核导弹也试射成功,氢弹横空出世时,再次令世人惊叹。
1969年,在珍宝岛冲突中吃亏的苏联恼羞成怒,准备对我国发动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中国在当年9月份通过连续两次核试验发出警告,用自己的实力让苏联高层冷静了下来。
1971年,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首枚遥测弹完成试射,中国终于拥有了能够捍卫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以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姿态降临安理会,受到世界瞩目。
我们应该庆幸,这个国家拥有毛泽东主席这样高瞻远瞩的一代伟人,以他为首的开国元勋们,拥有着百折不挠的决心和气魄,在他们坚定不移的领导下,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自强不息,才使得新中国没有沉沦于战火,让中国人昂首屹立于世。
吾辈应继前人之遗志,完成复兴伟业,更当以乌克兰为戒,勿使先烈蒙羞,愿这锦绣山河一如既往,泱泱华夏生生不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