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是什么意思(浅谈摩梭族走婚的利弊)

· 7月电影沙龙 见二条·

走婚是什么意思(浅谈摩梭族走婚的利弊)

01

寻访走婚的摩梭人

婚姻制度目前在中国社会面临重重危机,跟随西方社会的脚步,结婚率降低,离婚率飙升,婚外情不足为奇。女性婚后要面临事业、感情、家庭、育儿等多重压力。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年轻一代选择不婚不育的将会越来越多,更不要说三胎了。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有着全世界独有的走婚习俗,和神秘的母系文化一起,早就引起我巨大的好奇心。以前顾虑山路崎岖,这次下定决心,一放暑假我就带着女儿奔向传说中的东方女儿国。

在泸沽湖的前一站丽江,我就迫不及待地向酒店工作人员打听泸沽湖哪里还有走婚的摩梭人村子。酒店人员摇头说现在泸沽湖的旅游业太发达,湖边的摩梭人受汉族影响已经基本不走婚了,走婚大概只有在很偏远的山村才有了。从丽江送我们去泸沽湖的汉族司机也这么说。

到达泸沽湖的第一站是湖西云南境内的里格半岛。一方面这里真是惊艳,宛若仙境;另一方面这里已经是非常热闹的旅游景区:白天游客熙熙攘攘,夜晚卡拉ok此起彼伏。到了我定的阳光半岛民宿,我急忙又向汉族老板打听,老板的回答和前面几位差不多。我开始纠结是坐车去偏远的地方寻找还是放弃。好在民宿里面倒是有很多介绍摩梭文化的书,我只能先看书解惑。

湖西风景最美的里格半岛

里格半岛的临水民宿

02

摩梭人的母系大家庭和走婚

根据书里面的介绍,我总结如下`:

1.摩梭人的家庭形式是母系大家庭

不同于我们汉族曾经的几代同堂父系大家庭,和目前城市主流的夫妻加孩子的小家庭。摩梭人传统家庭中一般有三代,最多五代,一家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都是同一个或者几个外祖母的后代。家庭以母系血缘为纽带,财产按母系继承。

家庭里最聪明能干、公正的女性担任当家人,负责保管财产,安排生产生活,接待宾客等一切内外事务。当家不是当权,当家人是最辛苦的,重活脏活累活都要干,对侄子侄女要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好。

家庭里的成年男性以舅舅的身份主管礼仪,较大的买卖等。舅舅会帮助姐妹抚养儿女,和姐妹子女之间的关系比其生父更密切,年老的时候也由姐妹的子女照顾。因此舅舅在家庭中也非常受尊重。所以摩梭人的家庭又称为母舅家庭。

2.摩梭人的两性走访制度 -走婚

走婚的学术称谓是“两性走访制度”,即男不娶,女不嫁,暮合晨离。就是男性情人“阿注”晚上到女性情人“阿夏”的房间(花楼)过夜,清晨返回母系家庭劳动。走婚双方不组成小家庭,而是分别属于各自母系家庭。

“阿注”和“阿夏”相识相爱于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摩梭人经常举行的篝火晚会,还有非常多的节日庆祝活动中。

因为走婚不需要额外的物质条件,汉族的聘礼嫁妆、盛大婚礼仪式、房子车子、婚前财产公证等等一概不需要;而且走婚后双方经济依旧分开,所以选择对象纯粹以感情为基础,不必考虑对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也不存在汉族普遍的男强女弱组合,所以也没有汉族的高层剩女和底层剩男问题。

摩梭人走婚的关系有长有短,一天、几个月、几年、乃至终生,全凭感情。走婚开始阶段比较隐秘,男子晚上要悄悄地爬上二楼的花格窗进女方的花楼,清晨走的时候要避开女方的家人。一段时间关系比较确定后,就可以公开,男子从大门进出,从楼梯上楼。

一旦女方怀孕,关系就一定会公开了。孩子满月时候父亲要到场,表明自己身份。孩子归母亲的家庭抚养,只认母亲家庭这边的亲属关系,舅舅承担父职,父舅角色对换。孩子当然也知道父亲是谁。

《花楼恋歌》表演中的爬二楼窗子进花楼

走婚结合自愿,离异自由。如果感情没有了,男方不上门或者女方不开门,关系就自然结束了,好聚好散。没有离婚复杂的法律手续。

我觉得离婚的痛苦不仅是离不开一个人和一段感情,也意味着习惯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被彻底改变,还涉及财产孩子等诸多问题。所以离婚伤筋动骨,常常演变成互撕大战,一地鸡毛。曾经相爱的双方最后连路人都做不成,变成仇人,非常遗憾,对孩子也是种伤害。而走婚双方平时不住在一起,经济分开;孩子也是永远跟着母亲的大家庭。联结双方的纯粹是感情,所以走婚结束关系也相对比较容易。

走婚没有一纸婚书的法律约束,但是关系并不随便。不是有些人以为的凭着激情与冲动,主要是追求性满足的关系。现在的摩梭人一段时间的走婚对象也只有一个,结束一段关系才能开始下一段。

和很多以经济利益或社会地位为基础的婚姻相比,摩梭人走婚关系更加简单纯粹,反而比婚姻关系更牢固稳定。走婚分手率比汉族的离婚率低。而且因为结束走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婚外情。

夏天盛开在泸沽湖清澈湖水中的海菜花

海菜花被(估计是汉族)妄加了一个贬损女性的“水性杨花”的名字 

03泸沽湖畔长大的七位男性谈走婚

第一位:走婚的摩梭司机

我们的第二站是湖东四川境内的漫栖湾。一位三十多岁姓杜司机来接我们,开始我还以为他是汉族,仔细一问居然是摩梭人。他可是我在泸沽湖第一个聊天的摩梭人啊,我立刻兴奋起来问长问短。

杜师傅说家就在不远的山村里,以前主要养耗牛,现在耗牛交给别人打理,自己出来跑车。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家里由他说了算。

聊着聊着我就问起走婚,杜师傅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就说他是走婚的。他说自己有过很多个阿夏,和现在的阿夏有一个孩子,母子住的离自己家不远,自己经常过去。自己家里的姐姐妹妹也是走婚,姐妹们有几个孩子。如果姐妹的阿夏不管孩子,他作为舅舅就来管。

我问杜师傅:“侄子侄女的亲生父亲如果不负担你就要负担,你不觉得吃亏么?”杜师傅很自然地说不觉得吃亏,说这就是摩梭人传统啊,他老了侄子侄女也会照顾他的。我又问他将来的财产是留给自己的亲生孩子还是留给侄子侄女。杜师傅说老了谁照顾他就把钱留给谁。

看来杜师傅思想还是比较传统的,对走婚也挺满意的。他开玩笑说他现在不是走路走婚了,而是开车走婚了。

湖东草海的走婚桥上的杜师傅(最右)

第二位:走婚的摩梭博物馆讲解员

半路我参观了四川境内的摩梭博物馆。虽然这个新建的博物馆有点偏远,观众不多,但是品质很不错。尤其是三十多岁的摩梭男性讲解员非常热爱摩梭文化,讲得很有激情。他说很多导游口中的摩梭文化是误导的,很执着地要给大家还原地道的摩梭文化。

说起走婚,他说自己就住在附近的村子里,村里的80后70%还在坚持走婚。他自己也是走婚,隔几天去一下阿夏那里。还说要他们这一代人要坚持走婚这样传统。以前有段时间政府强制摩梭人结婚,但是现在政府也意识到需要保护文化,鼓励摩梭人走婚。

原来走婚的比例居然那么高,这可和我前面听到的信息大相径庭,看来前面我问的几位汉族对摩梭人走婚现状并不了解。

四川摩梭博物馆的讲解员

第三位 和汉族女性结婚的摩梭民宿老板

第二个民宿定在漫栖湾,这是个非常宁静的小湖湾,要从码头坐手划的猪槽船15分钟才能到达。这里除了住店客人,没有其他游客干扰,犹如世外桃源。

老板是摩梭人,老板娘是汉族。两人都是二十多岁大学毕业不久,很潮的帅哥靓妹,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两人的爱情故事非常浪漫:老板娘读大学的时候到泸沽湖旅游,和老板一见钟情。然后两人异地了好几年,最后老板娘嫁到泸沽湖。

我问起老板对走婚怎么看。他说觉得走婚不好,大家庭大锅饭,挣得多的要分给挣得少的。结婚是小家庭,辛苦挣得钱都是自己的。希望多挣钱,将来自己孩子能到大城市接受好的教育。

他说自己的父母是走婚的,小时候父亲和舅舅都会照顾自己。父亲虽然是个普通农民,言语不多,但是很有责任心。他觉得有些摩梭男人比较懒,而且完全不管自己的小孩。

摩梭老板聪明勤劳,受教育越多其实意味着价值观更汉化。我觉得他的观点代表了这部分摩梭年轻人。

坐老板手划的猪槽船才能到的漫栖湾民宿

第四位 走婚的摩梭临时司机

临走老板安排一个亲戚送我去机场。司机40岁左右,也是走婚。他的阿夏就是我前一天晚上看的《情迷摩梭》晚会里的演员。他和阿夏的家之间步行就几分钟,经常去看儿子。他听说我是上海来的,说他们两家距离比一些上海大型小区里两家还近。他以前到上海厂里打过工,但是不太适应。打工的收入也不高,很难在上海生存下来,所以干了不久就回泸沽湖了。

我说现在旅游业发达,回来也能挣不少钱。他说也就开民宿挣钱多一点,一般人收入还是不高。而且他很怀念过去的淳朴和美好,觉得过去虽然生活条件差,但是自由逍遥压力小……

晚会上摩梭舞蹈有点让我想起坎坎舞

第五位 结婚的彝族司机

泸沽湖机场海拔三千多米,一下雨就云雾缭绕,雨季航班三天两头全部取消。我的航班取消后我只好改签第二天的航班。一位50多岁的彝族司机送我回泸沽湖。

彝族是结婚的,司机说自己结婚好多年了,有一个男孩。他觉得走婚好,感情不好了可以换。而且孩子母亲家管,父亲负担轻。我觉得他的想法可以代表一部分结婚时间比较长的中年男性。

第六位 未婚汉族民宿管家

临时定的第三家民宿选在湖边最热闹也是离机场最近的大落水村。民宿管家是二十出头的机灵能干的汉族小伙,从小在湖边的多民族混居村子里长大,居然以前也到上海某电子厂打过工。

我问他将来会走婚还是结婚?他说觉得自己将来还是会结婚,因为走婚孩子不跟自己姓,而且男人连个自己房间都没有。

他说有汉族男性跑到泸沽湖,边靠旅游业挣钱边和摩梭女性走婚,住女方家里,有的都有了孩子,但是过了几年挣到后就钱拍拍屁股走了。我们婚姻法规定父亲有抚养婚内孩子的义务;摩梭男性作为舅舅要抚养侄子侄女。我感觉这类男性是利用不同习俗差异钻空子,非常自私和缺德。

第七位 结婚的彝族司机(退伍军人)

雨一直下,第二天航班又取消,第三天预报还是下雨。我决定坐四小时车到丽江坐飞机回上海了。

司机是一位彝族90后,24岁刚刚结婚,非常热情开朗。说自己高中毕业后当兵两年,觉得当兵挺充实,工资还高,退伍了还有点怀念。还说几个月前自己作为民兵,还主动报名到瑞丽边境站岗。他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有着非常强烈的国家自豪感。

我问他对走婚怎么看?他觉得结婚后婚都可以,不同人的选择不一样。80后从小受汉族文化的教育都非常汉化,所以走婚已经越来越少了,今后会更少。

从大落水村看烟雨蒙蒙的泸沽湖

04

泸沽湖畔的女性

回上海后当我打算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聊的深的居然都是男性。大概摩梭女性当家在家里忙,男性在外面接待游客的更多一些,而且和司机一路时间长也有机会聊的多。

其实我特地进过一家卖菌菇等土特产的摩梭人家,买东西其实是为了参观。这家有祖母和一个成年女性在家,她的阿柱也正好也在帮忙。她们只带我去了祖母房,没让我上二楼花房,让我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启齿问走婚。让我想到书里说摩梭人其实对走婚文化是很害羞的。

卖土特产的摩梭人家

家中的祖母

为了弥补本文中摩梭女性形象和话语的缺失,回上海后我找到了一部1999年拍摄的老纪录片《泸沽湖畔的三个女性》。片中呈现了一个已经逝去的更传统的泸沽湖,这种迅速的变化让我有些许感伤。

纪录片非常平实,基本都是摩梭人在讲述,话语质朴却非常有启发。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段:

第一位年轻女性说:“如果我听别人说我是谁的老婆,我就觉得特别不舒服,我不是他的,他也不是我的。最多我会告诉别人,他是孩子的爸爸……如果有一天孩子的爸爸跟一个女人走了,那也没办法。他的心都离开我了,我还把他绑在我身边干嘛?反正我还有那么大的一个家,有我的外婆、妈妈、姐姐、哥哥照顾我。他的爱只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和大家庭的爱相比的。”

一位满脸皱纹祖母回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阿柱:阿柱对她和她家里她儿子特别好,但是后来他在那个特殊年代在丽江劳改死了。老祖母还说:“以前女人和一个男人稳定后,还是可以偷偷与其他人走婚,这个男人是不会生气的。毕竟只是走一两个晚上,别人也不管。”这让我颇为惊讶,我猜想现在摩梭人走婚是结束一段走婚再开始下一段的方式,大概是被我们汉族影响了。

片子最后一位年轻女性说:“白天可以和你最亲的人生活在一起;晚上又可以找到自己最心爱人,我觉得人生活了这么大一辈子,有这两个就已经满足了,就不再奢望有其他什么。”

片中也出现了一些男性。一位老年男性说:“老话说找女人不要看外貌,要看内心。摩梭人没有处女一说。摩梭人尊重女性,不尊重女性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母亲。”

另一位青年男性表示:“外面的女孩子很温柔也很漂亮,摩梭人女人不怎么温柔。作为一个男人,肯定喜欢比较漂亮、温柔的女孩,但是摩梭男人不一定爱那种女孩,中看不中用,而摩梭女人勤劳能干。”

我觉得片中的摩梭女性都是独立能干,自信大方,阳光健康;和我们以是三寸金莲式审美,现在的网红式白瘦幼审美,还有又欲又纯式审美成对比。可见不同的两性关系下的审美观也是不同的。

05

走婚和婚姻孰优孰劣

作为70后,我们父母一代是谈性色变。我记得小时候,连婚前婚外性行为都是属于流氓犯罪行为。中学的时候,老师父母对早恋也是高度敏感,搞不好就会受到学校批评和处分。

罗素的《幸福婚姻与性》是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这本书和走婚一样颠覆了我很多从小被灌输,根深蒂固的观念。让我了解到人类历史上和现在离我们不远一个地方居然有着和我们如此不同的两性关系。这本书虽然是70年前的作品,但是一点也不过时,书中的一些内容就在现在的摩梭社会得到印证。所以接下来我会引用一些这本书的内容。

1.基于爱情天然自由平等的性

摩梭男女都在13岁举行成人礼,随后女孩有自己的花楼。男女等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就可以开始走婚。想想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汉族“早恋”的年龄。

伊斯兰社会至今还有一夫多妻,基督教和我们汉族父系社会所遗留的处女贞操观念直到现在也还有留存:我们社会目前对女性的性道德要求还是远比对男性高。而摩梭男女性平等,实行一样的宽松性道德:男女都是追求者多越光荣,摩梭人一辈子走婚对象有几个到几十个,人品好性格好的俊男靓女甚至有几百个。摩梭女性估计从来没有体会过维多利亚时代有“癔症”的女性和汉族一夫多妻,从一而终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性压抑。

我们汉族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摩梭人的走婚制度。但是《幸福婚姻与性》书中指出:“哪种性道德是最高尚的是一个极端复杂的问题,其答案随具体的情况而不尽相同。在工业社会和在原始的农业状态下,答案是不会相同的……”书中还指出,早期人类的首要任务就是繁衍生存,所以不可能有严格的性道德的要求。

并且罗素还引用另一本书《文明中的性》中的描述:“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时代,农业节日,尤其是那些播种和收获有关的节日,我们都能从中看到允许普遍性交的最引人注目的例子。” 这让我立刻想到我在大理古城的蒋公祠里(同时也是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看到的白族的绕三林节介绍。

当时导游介绍绕三林就是“老年情人节”,每年三天的绕三林节,不光未婚男女相会,连已婚男女也可以和旧情人“桑林之会”,丈夫妻子完全不介意。我惊奇之余找书研究了一番。有说是由于古代大理国人口少,又夹在周边几个大国中间,打仗需要人口,因此通过推行这个节日创造生育机会。也有说后来白族逐步汉化,实行像汉族一样的包办婚姻,保留绕三林节让那些不能成眷属的有情人了却遗憾。

大理白族绕三灵节

罗素还在书中指出贞操的本质:“若无女性的贞操,父权家庭便不可能存在,因为父子关系是无从确定的……随着父权制度的建立,男人才开始要求他们的新娘是处女。在实行母权制度的地方,年轻女子在性方面是和年轻男子一样放纵的。”摩梭人走婚印证了这一的说法。

除了走婚,摩梭人以前有男女共同裸浴的风俗。然而我们觉得“性自由”的摩梭社会,却没有我们社会中强奸,性暴力,情杀,家暴等恶性事件。

2.婚姻

l婚姻和孩子

罗素认为:”婚姻所以重要就在于孩子…… 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父亲这一角色日益被国家取代,国家为儿童提供诸如父亲本来必须花钱才能享有的服务。”罗素书中还预测:“除了富人之外,父亲不久之后将会被完全取代。在那种情形下,女人将与国家而不是同父亲共同抚养孩子了。女人想要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孩子,父亲也将没有任何责任。”看来摩梭社会已经部分实现罗素的预测,区别是母舅大家庭而不是国家部分取代父亲的功能。

从心理角度来说,父母都人格完整感情又比较好的双亲家庭比起单亲妈妈家庭当然对孩子最好;离婚是会对孩子有一定伤害。但是如果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甚至打架;或者父亲性格暴虐,这样的双亲家庭未必比单亲家庭好。摩梭人不和父亲住在一起,也成长的非常阳光健康。所以生父将不一定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l婚姻和爱情

婚姻的功能开始是为了繁衍,双方生活在一起养育孩子;后来才加入了浪漫爱情的成分。在近代,也就是大约法国大革命以来,婚姻应该是浪漫之爱的结果这种理念才成长起来。爱情尤其是性是人的本能;婚姻是社会所要求的一种责任和自我约束,两者本质是矛盾的。

从一个对象身上同时达到爱情,性和婚姻三方面满足就已经很难了;更何况现代人的寿命那么长,社会变化那么快,长期保持高满意度的婚姻就更难上加难了。另外,人的基本物质条件满足以后,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就更加强烈,对婚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那么多人在婚姻围城内外纠结痛苦,离婚和婚外情都愈来愈普遍。

而走婚把爱情,性,生育,生活分开。爱情和性一体,生育生活一体。解决了这些需求互相之间的矛盾。

3. 走婚和婚姻对比

走婚的优点:

l母系大家庭和睦团结,无家庭暴力

农耕社会当中大家庭有优势,家庭成员多便于生产劳作的安排和分工协调。而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成员都有血缘关系,更是团结没有离心力。

两个人虽然走婚,但是并不和对方家庭发生密切关系,没有婆媳、翁婿、妯娌,姑嫂等关系,自然也没有这方面矛盾。

走婚双方不住在一起,避免了双方生活习惯不同的矛盾,也避免了小家庭的各种琐事纠缠对感情的磨损;也没有女方嫁入男方家庭的种种不适应,避免了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

l走婚能保持新鲜感,关系松散但是和谐美满

距离产生美,走婚减少朝夕相处带来的审美疲劳。自古有:“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着不如偷不着”一说。皇帝三宫六院还偷偷私会名妓。而摩梭男性通过走来求偶要付出体力;女性则要盼望和等待,不容易得到的才会更珍惜。一首《走婚夜歌》唱出走婚双方按捺不住,小鹿乱撞的甜蜜心情。

所以说走婚使摩梭人一生都在享受恋爱,一生都在享受浪漫。还有由此衍生出来的好处,在爱情的甜蜜中受孕有利于优生优育。 

l 其它优点:

婚姻自由,生育自由。没有包办婚姻,父母催婚,公婆催育。

母系家庭关系稳定融洽,有利孩子成长,避免父母感情不合或者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创伤。

大家庭老有所依。摩梭人没有孤老,没有养老院。

人和家庭是社会的单位,人的心情舒畅了,家庭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

一路我都能感受到摩梭人的淳朴善良。尤其是我们开车中途休息,所有人都离开车,包都留在车上,司机都不关车门。据说旅游开发以前,摩梭家家只有木门,防止牲畜进屋子。对比在先进文明的北上广开车,还有在凡尔赛的巴黎开车;好像泸沽湖已经提前进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共产主义社会啦。

走婚的缺点:

有人说摩梭女人太辛苦,连跳水劈柴什么重体力活都要干。

我觉得其实我们汉族女性也累啊,只是累的方面不一样。我觉比起身体的累,受累又受气,受累又没地位,心里的累是更难受的。摩梭女性地位高当然责任也就大。我觉得摩梭女性是累并充实着,虽然非常辛苦,但是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也有人说摩梭男性太舒服压力小,有些摩梭男性懒惰,不负责任不管小孩。

殊不知我们也有丧偶式育儿,多少妈妈在抱怨爸爸去哪儿了。而且我觉得摩梭男性白天压力小,没有996和007,晚上才有心情谈情说爱,有力气走婚。

反正我觉得走婚和婚姻有利有弊,看每个人适合什么。如前所述,摩梭年轻一代目前也在做出不同选择。虽然经济还不够发达,摩梭社会文化和走婚制度对女性还是更平等的。

06

走婚为什么只存在于泸沽湖?

我认为泸沽湖有全世界唯一走婚,主要原因是:

l 摩梭人从前一直处于农耕社会,并且女性在生产中是主力。而且泸沽湖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受外界文明影响比较小,所以一直保持母系家庭。

l 以前生产力水平落后,没有多少剩余价值和私有财产,所以按家庭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贫穷落后就更需要家庭内部和村子内部团结互相帮助,来对抗风险。而大城市的人外出工作,收入悬殊,就不适合搞家庭平均主义了。旅游业发展后摩梭人贫富差距也拉开了,前面提过的漫栖湾民宿老板这样有学历、有能力、肯吃苦的人也不愿意平均主义了。

l 泸沽湖平均主义母系大家庭中,才能有舅舅代替父亲角色照顾抚养孩子,这样走婚双方才有条件不住一起。

l 传统泸沽湖边生活节奏慢 ,空余时间多,有时间和精力走婚。摩梭人一般都在同村或者邻近村庄间走婚。而大城市规模大交通时间长,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都忙着挣钱,双方住在一起可以节省时间精力。

所以,母系走婚文化只适应摩梭人,只能存在于泸沽湖和其周边。一旦摩梭人离开泸沽湖到城市生活,就不再具备走婚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条件了,更不要说非摩梭人走婚。

摩梭博物馆传统木楞房的模型

07

未来会怎样

我认为在我们汉族社会,传统观念会越来越弱化,未来两性关系会更多元化,婚姻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部分人的选择。

生育率下降,国家就需要承担部分经济上的父母的角色,像西方一样发放津贴等福利,鼓励生育。但是即使有经济方面的补贴,父母还是要承担时间精力,在情感上养育孩子,孩子对父母的事业和个人享受还是会有影响。所以我个人觉得今后最好是真正喜欢小孩的,觉得在育儿中快乐大于牺牲的人才要小孩。女性最好找有意愿、情感上有能力做父亲的男性结婚生子。如果不想要小孩,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其实可以考虑不用结婚不用住在一起了,现在不是有些夫妻已经开始分房了。从走婚来看,双方不住在一起但住的近一点,这样相对比较松散的伴侣关系可能反而满意度更高。当然,这也是具体每个人自己的喜好和选择。而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会继续在外来婚姻文化和传统走婚之间的摇摆和平衡。

更多往期精彩话题:

《困在时间里的爸爸》| 7月24日电影沙龙

一个人的衰老,是从丧失好奇心开始的

欧文 · 亚隆|是时候释放我内心那个说故事的人了

●长按二维码加入幸福研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