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行25天小长假(错峰休假和弹性休息)

扫描二维码 观看街采视频

“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探索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2.5天小长假’……”

江苏推行25天小长假(错峰休假和弹性休息)

7月1日,我省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其中关于“2.5天小长假”的表述,引起广泛关注。

那么,2.5天小长假,真的要来了吗?能否执行,又将引发哪些变化?

点赞:调节生活,促进消费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2.5天小长假”这一话题,本报采访组按照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区,选取30人进行实名问卷调查,其中多数表示支持。

“平时工作比较忙,2.5天,休假时间更集中,可以安排一些短期旅行,也不怕错过端午等小长假了,工作生活的回旋余地都更大。”南京市鼓楼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科员陈欣说。

“通过自行提高平时工作效率,大部分机关工作人员都能‘解放’出来。” 江苏省卫生监督所的周群霞表示,多放半天还能减少单位空调、水电等能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节省财政开支。

“我们企业平时有周期性项目,员工把项目做完就能休息,多放半天假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效率。” 泰州一家水利建筑公司负责人徐志刚说。

“博西华家电”员工刘玏在南京工作,周末喜欢与朋友到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游玩,她表示,“我们是外企,劳务政策执行比较严格,一般不会‘隐性加班’。周末多了半天,出行选择更从容。”

事实上,近年来已有不少旅游公司在探索开发周末小长假产品。一些旅行社纷纷推出周五下班即出发的旅游线路。旅游行业对“2.5天小长假”普遍支持。

“2.5天假期对民宿产业无疑利好。”湖??袱西民宿协会会长、宜兴篱笆园农庄总经理黄亚云说,当地民宿每逢小长假往往一房难求,但民宿产业潮汐现象较重,周末多出半天时间,可以提升民宿效益。

记者查阅发现,一些地方已出台具有本地特色的“小长假”政策,如重庆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以拼假、凑假方式旅游;甘肃、广州等地提出将推行中小学生春假或秋假制度。

担忧:多出“0.5天”难落实

7月1日当天,新浪微博#江苏探索实施2.5天小长假#话题冲上热搜。中国新闻网微博账号进行了“你支持实施2.5天小长假吗”的投票,截至2日中午,共有1.3万人参与,其中4226人认为“先落实双休、带薪休假再说”,1206人认为“不支持,会成为少数人的福利”。

无独有偶,在本报采访组的问卷调查中,“2.5天”能否真正落实也是受访者最多的担忧所在。

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施行的带薪休假制度至今仍处于“企业不让休、员工不敢休”的窘境。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带薪休假落实率仅为50%。

网易有道江苏分公司的在线教育老师孙女士上周连续工作了一周。暑假到了,又到了最忙的时候。公司规定,带完一期直播课才能休息,备课、上课、答疑,前后近半个月不能休息。“不要说2.5天了,正常休假都很难。”

南京工业职业学院教务处老师侯灵玥经常周末加班,她认为,“不如把多的半天假分解到五个工作日,每天下班时间尽量早一点,多一些自由时间。”

调查显示:当代年轻人每天有超过5000万人在加班,在此背景下,一些受访者担心,多出“0.5天”,反而会让自己“更累”。

“当前很多企业都在调结构、裁员降薪,再让企业缩短工作时间,或许只会使平时加班的情况更严重。”南京好享家舒适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员王女士担忧。

“像银行的窗口工作人员,本身就供不应求。如果还多放半天假,可能也会给市民办事带来不便。” 苏州邮储银行后台工作人员胡文韬说。南京银行柜员孙星坦言:“银行本来调休,一周放两天也不是连续的。要多放半天太难安排了,不如多放几个三天小长假。”

“员工多半天带薪休假我们承受不住。大企业还好一些,我们小微企业,少半天工作就少半天产量,最终只能削减员工福利或者工资。如此一来又会出现招聘难、人手不足等问题,但放假多了,企业成本也必然上升。”从事服装生意的汪景芝颇感无奈。

专家:让“弹性休假”更加灵活

如何理性看待“2.5天小长假”?

省文旅厅相关人士分析,“2.5天小长假”是优化休假模式的一种,优化休假模式中包括合理安排年假、错峰休假、弹性作息等等。“2.5天小长假”只是结合夏秋季天气,对弹性作息时间的一种建议,目前更多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尝试,而非强制执行。

采访中,不少受访对象表示,“2.5天小长假”是“良方”,但方式方法可以更灵活。那么,如何更公平,惠及更多人群?

省社科院舆情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丁宏建议,两天半假期实施中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刀切。“可先分行业、工种、季节试行,如5天工作任务能在4天半之内完成的行业和工种,实行周五下午或周一上午加周六、周日两天半假期,保障劳动者休息的权利。”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一直是“2.5天小长假”的拥趸,并将建议带到了全国两回。他建议,针对政策落实到一线工作人员身上“有难度”的单位,可探索实行轮班机制,做到职工享受福利和履行法定工作职责两不误。对一些确实无法享受“2.5天小长假”的员工,应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

除了推行“2.5天小长假”,专家还建议,采用分时休假的办法,让大家在固定的休假天数中自主选择休假时间,并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高峰期和低谷期“因户施策”,实现“错峰出行”。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可以集中在3月、4月执行年休假;学校可以集中在1月、7月、8月;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经营旺季淡季的差别,选择在淡季执行年休假……

在“2.5天假期”的基础上,还应拓展消费空间。丁宏建议,鼓励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打造更加适应灵活休假模式的旅游服务产品,实施休假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强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

实习生 颜颖 沈佳暄 徐秋语 记者 付奇 梅剑飞

视频采制 沈佳暄 徐秋语 郭宇轩

“2.5天小长假” 是平衡仪也是强心剂

众所周知,对任何社会组织的员工而言,时间与薪水都是稀缺资源。巧合的是,消费发展恰与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倘若消费者感到没钱不敢消费和没时间不能消费,便会造成消费疲软。基于此逻辑,“2.5天小长假”的建议,巧妙地给出了化解百姓“不敢”与“不能”消费的解决方案——利用百姓眼里的闲暇增长,激发消费欲望。

在此过程中,促进时间与薪水的结构优化,才是“2.5天”背后的真实价值所在。

从供给端看,“2.5天” “带薪休假”有益于壮大消费群体,对产品配置和服务供给形成倒逼,刺激消费供应不断完善;从需求端看,“2.5天” “带薪休假”则是消费意愿提升的保障,有了时间和薪水,消费才更有信心底气。同时,以此政策调整为基石,更具竞争性的消费业态形成也倚马可待——而这,正好迎合了消费升级的时代需求。

此外,“2.5天小长假”的预备出台,也为进一步破解企事业单位用工方法与经营之道提供了更好的契机。从这一角度出发,半天工作时间的弹性压减,反倒成为一项激励机制,倒逼用人单位使用“奥卡姆剃刀”,缩减工作流程,删除不创造价值的冗余事项,达到事半功倍、创造价值的效果。

“2.5天小长假”是平衡仪,努力协调好时间、薪水与消费这三者间的关系;又是强心剂,彰显依靠高效率的人性化工作模式持续发展经济的决心。总体来说,提升社会消费的内生动力未来可期。

不过,是否多放假就一定意味着消费量增加,仍存未知数。同样,对于企业,如何有效兼顾经济效益与员工福祉间的关系,也是不小的挑战,还须持续摸索。

郭宇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