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共有多少个军阀(三国之西凉大军阀)

袁绍袁术曹操孙策刘表刘璋,三国最强的六大军阀,实力如何排名?

早年军阀孙策是排不上名头的,甚至连陶谦都不如。既然题主提到他,那么他必然是第六了。

早年的曹操其实挺弱的,既比不上“官二代”刘璋,也比不上早早占据荆州的刘表,因此第五。

刘表第四,刘璋第三,原因么就是刘璋有他爹给他打的基础,掌控力要比刘表强一些。

袁术比袁绍强,毕竟是袁家嫡子,他的官位一直比袁绍高,起点自然也就高。

袁术逃出来立马有了地盘寿春,袁绍还得连哄带骗才能当上冀州牧,这就是差距。

袁术要是没有实力支撑,他也不敢称帝。他蠢不假,但还没有蠢到用空架子当皇帝的地步。

广义上的三国是从公元184年代的黄巾起义开始的。张角率信徒叛乱,由于东汉王朝腐朽不堪,国家无能力征剿这么多的贼寇,于是将权力下放到各地。这样虽然很快平定了黄巾起义,但也引发了诸侯割据,各自为政,从此天下更乱了。

在讨伐董卓时,先后有数个军阀崛起,而其中的袁绍、袁术、曹操、孙策、刘表、刘璋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都有实力问鼎中原,成就霸业。袁绍平定北方四州,袁术称霸淮南,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孙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刘表统领荆襄九郡,刘璋镇守西川,都可谓当时的一方霸主。

袁绍、袁术、曹操、孙策、刘表、刘璋,三国最强的六大军阀,实力如何排名?

其实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答案,袁绍,曹操,孙策等人也是在不断征战中才慢慢发展壮大的。所以以上六人,必须按统一时期为标准,这样才显出各自的能力,实力差距。所以都在官渡之战前为准。这样对比六人的发展情况。

三国一共有多少个军阀(三国之西凉大军阀)

第六,刘璋

刘璋是原益州牧刘焉之子,可谓是地地道道的皇室后裔。在刘焉死后,统领西川。虽然刘璋能力一般,也很柔弱,最后被“皇叔”刘备所吞并,但西川的实力确实很强的。

益州不但地理位置优越,有群山作为屏障,还有肥沃的土地,与殷实的人口。在这个拼票子,拼人口的年代,还能有啥比这个更重要。

刘璋如果不是和张鲁结仇,能够坐拥西川与汉中,那几乎就等于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一了。在此后的刘备征战汉中对决曹操,诸葛亮出川北伐,都是从西川输送物资,足可见益州的强盛。

当然在战乱的年代,少不了武将,刘璋手下虽然没有典韦许褚那样的猛将,但也不少忠义之士。如张任,泠苞,李严,严颜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而张松,黄权,法正,刘巴等也都是当时的智谋之臣。

所以无论从粮草人口,还是从文臣武将对比,刘璋绝对有实力自保。

第五,孙策

孙策是江东猛虎孙坚之子。在其父死后,投靠在袁术手下为将,由于袁术轻慢,孙策郁郁不得志,所以另起炉灶,用玉玺从袁术处换来兵马进攻江东。孙策在周瑜,张昭等人的辅助下,很快就平定了江东六郡,甚至在曹操看来都认为孙策是“狮儿难与争锋”。

孙策就曾想趁曹操官渡之战时,一举夺取许都,但由于被刺杀只得按兵不动。当然孙策是有能力与袁绍曹操等争雄天下的。因为孙策自平定江东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原著中写道:却说孙策自霸江东,兵精粮足。建安四年,袭取庐江,败刘勋,使虞翻驰檄豫章,豫章太守华歆投降。自此声势大振,乃遣张纮往许昌上表献捷。

孙权继位后,凭借江东人马,大破曹操于赤壁,以数万之兵败曹操数十万大军。而且江东水战天下第一,更有周瑜,程普,黄盖等大将为爪牙,张昭,张紘为谋士。所以实力当在刘璋之前。

第四,刘表

刘表与刘璋一样,同是汉室宗亲。刘表统领的荆州可比刘璋的益州要厉害得多。荆州虽然是四战之地,但有诸多人才在战乱中来到荆州。当然在《隆中对》中也说过荆州的情况: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可见位置之优越,是夺取天下的必争之地。

在曹操攻占荆州后,蔡瑁张允等人曾向曹操介绍荆州的实力,连曹操都想问问蔡瑁等人为何不战而降,因为荆州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原著中写道:操问:“荆州军马钱粮,今有多少?”瑁曰:“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钱粮大半在江陵;其余各处,亦足供给一载。”虽然这是演义中的说法,但也从侧面说明荆州实力的雄厚。可惜刘表,刘琮等能力不足,最后白白献给了曹操。

第三,曹操

虽然曹操是三国时曹魏的奠基人,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但在前期创业期间,同样是十分坎坷的。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已经击败袁术,并且占有了兖州,徐州,以及豫州和司隶等地方。曹操灭掉袁术之后,占领了九江郡,九江郡是扬州的,张绣投降曹操,张绣的地盘原来是荆州的南阳郡的一部分,可以说曹操大概有四个州多一点。

曹操最厉害的是在文臣武将方面,武将如许褚,夏侯惇,张辽等人都是当时名将,而谋士方面就更强了,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可以说是最强的谋臣组合。

虽然曹操地盘不小,人才也比较多。但实力还是不及以下的袁氏二人。

第二,袁术

袁术作为袁家最根红苗正的嫡出,自然得到了后汉士族的青睐。四世三公的光环可不是闹着玩的。袁术所在淮南地区,也是当时的人口集中地,甚至动不动就可以派出数万大军。

后世有不少观点认为孙策是独立的,其实在袁术称帝前,孙策一直是袁术的手下,甚至孙策还上书袁术不要称帝。但最终袁术还是没有满足诸侯的位置,改元称帝了。

公元192年,袁术所控制的土地是荆北南阳和豫州连成一片。而在他称帝的时候,扬州6郡几乎全部都在他的控制范围,而豫州的沛国、陈国、汝南3郡,还有徐州的广陵和下邳2郡都有着袁术的势力存在。综合各州的人口和经济方面的因素考虑,袁术已经是天下第二诸侯,实力仅次于袁绍。

公元197年,袁术称帝的时候,整个东南几乎都属于袁术的势力范围。所以袁术才有胆量,自认不凡,称王称帝。但袁术就算实力再怎么强大,仍然比不过他的兄长袁绍。

第一,袁绍

作为袁家的大公子,袁绍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四世三公,天下十八路诸侯盟主的光环下,袁绍手下集中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如沮授,逢纪,田丰等人,都十分看好袁绍。帮助袁绍吞并了冀州,击败公孙瓒,一统中国北方四州:冀、青、幽、并。袁绍天下九州独占其四,成为了天下最大的诸侯。

其中的冀州,实力就非同一般,一个冀州的兵力就可以和当时曹操的所有兵力相抗衡。官渡之战更是耀武扬威,大展实力。原著中写道:于是下令,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而曹操却只派了七万人来抵御袁绍,以一敌十,足可见曹操官渡之战确实凶多吉少。

袁绍实力之强足可冠绝天下,可惜袁绍好谋无断,在官渡一败涂地,再加上立嗣不明,祸起萧墙,最后被曹操击败也是上天注定!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为何不敢再攻东吴?

赤壁之战后,因为曹操主力军队遭到重创,一时间难以恢复,他需要时间来整顿内部,修生养息,恢复军队的士气,补充马匹,粮食,衣物,药品,补充新兵,整改编制,重新训练。等到时期成熟时,重拳出击,再报一箭之仇。

赤壁一战过后曹操实力大损,荆襄水师更是全军覆没,更重要的是由于曹操兵败,帝党人士在后方搅风搅雨愈发猖獗,偏偏曹操的谋主荀彧是汝颖世族代表兼领袖,荀家又继承荀子这一儒家学派分支的学术思想,荀彧自然是愚忠于天子的,对荀彧而言曹操太过强势不利于复兴汉室,于是对帝党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后院起火的时侯曹操当然优先把后院打理好,对江东乃至西凉的征伐也就搁置在一边。在曹操把自己家里事搞完之后原本看热闹的西凉军阀也得到了消息跟着起哄,曹操在关中势力并不稳固,四周的大将不可轻动,于是自己去关中扑火去了,曹操去了关中其他方面自然是采取守势。而在曹操舔完伤口把后院那些如乱麻般的破事搞完之后,就开始对汉中和西川动手了,但到头来只得到了汉中的人口和钱粮,地盘被刘备占去。无奈之下曹操只能对还在矢志不渝地骚扰曹操的孙权动手,而此时荆襄水师尚未恢复,荆襄一带又只有原南阳一郡和北半部南郡作为屏障,不具备出兵的能力,荆襄尚不能渡何况长江下游的盱眙广陵一带?从徐州渡江的方案也只能废弃,要伐孙权便只能走淮南,恰好孙权北上攻打淮南,曹操顺便就去了寿春,结果还没真正动手呢孙权就被打了个狼奔豕突。后面虽然也是打来打去但终究是小打小闹,左右不了大局,第一次和孙权打仗打退孙权。第二次曹操聚集二十万大军拔庐江,意图攻占芜湖并从此渡江一战而定江东,谁知吕蒙在巢湖筑濡须坞卡住了曹操大军的出口,几番大战不能突破曹操铩羽而归,之后曹操也就病死了,再未能踏入淮南一步。曹操死后曹丕也是只知道争权夺利的,论政略军略远不如曹操只能和刘表之流相当,虽然也有过南征,但无一例外都是以惨败告终。后来曹魏更是被蜀国牵制无暇分顾,魏吴之间的征战也就此告一段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