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

曾是西部小国的秦能统一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秦国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豹眼一向认为成功者的道路基本是相似的,有想法的带头大哥,完美的团队,正确的方向,具体可行的战略规划,严格的纪律等等,几乎不犯致命的错误,发现问题迅速调整,取得阶段性成绩及时总结。只有失败者,才有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原因。

作为西部小国的秦国,能够一统天下,具备了成功者几乎所有的条件,那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呢?

01

景公问政孔子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適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大约三十岁的时候,齐景公带着晏婴来到鲁国访问,慕名请教孔子,问:“以前的秦穆公国家很小,而且地处偏僻,他如何能成就了霸业呢?”

孔子回答道:“秦国虽然国小,但他的志向远大(有目标);地处偏僻,但行政非常恰当(正确的战略规划)。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赎回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一连三天与他交流,随后就把执政的大权交给他(重视人才)。有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做个霸主还小了呢。“

此时,距离秦始皇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大约三百年。孔子真是一言中的。

齐景公听了很高兴,看来这事很简单哦。

景公认为孔子说得很好。既然认为说得好,那么照着干就完了。

可是,景公仅仅高兴一下也就完了,不了了之。再好的事不去做,看来是没有结果的。

孔子三十五岁时,来到了齐国。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说:“说得好啊,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就算粮食满仓,我也吃不到嘴里啊。”

景公希望,社会秩序稳定,我永远做国君,你们永远做臣子。没有人惦记我的位置,更不能起来造反,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也就不必担心有粮食还会被饿死,岂不善哉。

景公死了后,他的子孙后代永远做国君,世代相传,永不变更。这多好,谁不想啊。

就这点志向,还想称霸,你能做几天国君都难说。就豹眼这点眼光,看着也悬。

齐景公本想重用孔子,准备把尼溪的土地分封给孔子。国相晏婴就极力阻止,景公也就作罢。景公依然对孔子很尊重,但不再向孔子咨询礼仪的事。

景公对孔子说:“让我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您,我做不到。”于是,就用季氏与孟氏之间的礼节对待孔子。

齐国的大夫想要杀害孔子,孔子知道了这事。景公说:“我老了,不能再任用您啦。”

孔子就离开了齐国,回到了鲁国。

当时的鲁国,是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家执政,但以季氏为主,为上卿。晏婴是齐国国相,是主政者,他自然不希望孔子取代他主政。晏婴也是个狠角色,二桃杀三士就是他办的。

景公看到晏婴不同意,就不把主政权交给孔子。齐国的大夫也怕孔子执政,瓜分了他们的奶酪,就联合起来发对,要杀死他。景公就以自己老了为借口,下了逐客令。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没有远大的志向,不能任用人才,岂能称霸?就是生存下去也很困难。

公元前490年,景公去世。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齐国就有晏孺子荼、悼公阳生、简公壬相继为国君。齐简公时,田常与监止一起担任左右相,田氏逐步主掌了朝政。

齐康公十九年(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至此齐国的吕氏政权完全被田氏所取代,这就是田氏代齐。

从齐景公问政孔子到田氏代齐,仅仅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太公姜子牙建立的吕氏齐国就彻底灭亡了。

而从秦穆公称霸到秦始皇,经历了四百多年才一统天下。这是一段相当漫长、艰难的历史。但秦国历代国君,不忘初心,孜孜以求,持之以恒,终于实现了孔老夫子的预言。

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孔子所言:“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秦国很厉害,但孔子的确不是凡人哦,高瞻远瞩,金口玉言。

这绝非偶然。

了解了齐国这段历史,再看秦国称王称霸的过程,就清晰多了。

02

秦穆公称霸

秦人地处西域,其实是汉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为先贤伯益,是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舜时赐伯益姓嬴。

到了秦穆公(?–前621年),就想恢复祖上的霸业。得知百里奚是天下难得的人才,就用五张黑羊皮把已经进入楚国为奴的百里奚赎回,通过连续三天不间断的交流,然后把国政交给了他。

秦穆公在百里奚等人的辅佐下,逐步强大,成就了五霸之一的霸业。

在以分封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之下,能够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这是秦穆公成功的关键。

对比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就看出秦穆公具有远大志向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人才并不缺乏,关键是发掘、放手使用。像孔子这样的人都不能放手使用,只有理想是不行的。

03

秦始皇一统天下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年仅十三岁的秦始皇被立为秦王。

始皇志向更加远大,眼光并不满足于祖先成就的霸业,还想一统天下。

前239年,二十一岁的始皇开始亲政,首先把独揽大权的吕不韦除掉,掌握了朝政。

其后,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食客。

李斯上《谏逐客书》极力劝阻,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重用尉缭、李斯等人,开始了兼并六国的征程。

驱逐食客,等于是杜绝了天下人才。好在始皇及时发现了错误,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做出了正确的调整。

是人都会发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将错就错。

因此,在豹眼看来,秦始皇能够一统天下,其中的因素很多,但根本而言在于始皇具有吞并天下的雄心,才会网络天下的人才;具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具体的战略规划,才能够组织实施,一步步达到最终的目标。

只有想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团队建设好,带领他们不断前行,不忘初心,至关重要。

这个题目太大,无法更加详细地去分析,简单地阐明一下豹眼的观点,敬请有兴趣的友友一起交流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