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是窦太后亲生吗(李将军是谁)

孝景帝刘启恭敬孝顺,梁王刘武骄横跋扈,为什么窦太后会更喜欢刘武呢?

作为西汉前期“文景之治”主角之一的一代明君汉景帝刘启在历史上政绩突出实至名归,可以说是皇帝中的楷模,他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呈欣欣向荣之势。但他和自己亲弟弟刘武比较,为何未能得到母亲窦太后的偏爱?

刘武是窦太后亲生吗(李将军是谁)

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都是窦太后的亲生儿子,在她眼里两个儿子她都是喜欢的,对待起来都应该是毫无差别的。但是从后期综合因素看,刘武得到偏爱也是有理由的。

当时刘启已经是皇帝了,而刘武只是有一块边远封地的梁王,不能改变格局,窦太后只能尽可能让景帝给他好处。

她曾到刘启的寝宫请求他好好对待刘武,尽兄弟之谊。景帝是孝顺的,他理解母亲的想法,也对这个弟弟宠爱有加:给他赏赐财物、封地,还给他赏赐了一个仪仗队,只要出行,每次都会很多车马随行,仗势在与皇帝同层次的边缘试探。

这样的偏宠为梁王之后的放纵提供了物质基础,他不仅扩大封地面积,还肆无忌惮在自己封地上修筑宫殿,其规模之大,气派之豪华,都可与都城比肩。

其次,不仅景帝孝顺,梁王也孝顺,他死后还得名“孝王”。据《汉书》记载:梁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常欲留长安侍太后。”但自从景帝当了皇帝,忙于政务,留给陪伴母亲的时间也就渐渐减少。

而梁王就会经常去看望她,温和孝顺,知忠知礼。再看子女关系,窦太后一共育有三个儿女,长公主馆陶和景帝都在都城,时常在眼前,不太会患有思念疾苦。而汉朝制度中,成年的皇子却必须去自己的封地生活,远离都城远离她,窦太后想念梁王给他更多关心也不足称奇了。

再者,梁王也是雄才韬略,政治军事才能不逊色于景帝。他招兵买马帮助平定七国之乱,势力逐渐发展变强,若是后继武帝削藩,他一定是大头,景帝是断不许这样的势力存在的。

窦太后也是个有安排打算的人,这下不如推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也做皇帝。嫡长子继承制使景帝坐上皇位,若是传给兄弟,此番结果后窦太后的地位也不会变低或是还将在史书上浓墨重彩一笔。

客观中事态的发展,主观上对儿子的偏爱,让她在看到景帝废黜太子后就去找刘启委婉地说兄弟梁王继位的事。他孝顺的性格让他心态上直接遵循了母亲的意思,想立梁王为太子。但朝廷上下大臣反对:败坏秩序不能使江山永固,也最终作罢。

但已经被宠坏了的梁王野心未平,他明目张胆地派刺客去刺杀反对他的大臣袁盎等,十几位大臣在这场风波中皆连被杀。这也是他后期落入心牢,景帝与窦太后关系冰冻的重要原因。

事败后,窦太后护佑他,使得他毫发未伤,而景帝就不能再原谅他了。杀害朝廷重臣破坏社稷安稳,欲望膨胀,早晚会再次惹祸。

后期的刘武承认了罪行也感到愧疚畏惧,找了很多大臣帮他说好话。但景帝态度强硬,多次回绝。刘武多次想搬进宫陪伴太后左右也是处处碰壁。他心中积郁,最后在封地病逝。他死后窦太后伤心不已,对景帝也不理不睬,关系最终陷入僵硬。

历史上,窦太后对待景帝与梁王的态度都是后期随着事态发展而渐渐转变方向舵的。母亲需要陪伴需要关爱,景帝在这一方面稍弱于梁王。虽景帝对窦太后已经有求必应,但随着后期梁王的“种种犯上作为”,窦太后的偏爱也渐渐驶出可控范围。想要将母爱平均的窦太后,最终还是没选好合适的道路。

历史上姓李的将军有哪些?

李是古今第一大姓,名将辈出,战国李牧,汉朝李陵、李广,唐朝李孝恭、李靖、李勣、李愬、李光弼,五代李克用、李存勖,明朝李文忠、李成梁、李如松,太平天国李秀成……

近现代史上,人民军队也有不少李姓将军。1614名开国将帅中,李姓足足有110名,仅次于张姓的120名,人数位居次席,其中上将6名,中将6名,少将98名,虽然没有元帅和上将,但胜在人数多。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李姓开国上将和中将。

李达,陕西眉县人,开国上将

李达,陕西眉县人,早年效力冯玉祥的西北军,参加宁都起义后成为红军一员。李达一生担任的军事职务几乎都是参谋长,土地革命时任红军师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战时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任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其参谋长的名头,仅次于以“叶参座”文明的叶剑英。

李达的参谋长生涯中,辅佐过五位开国元帅,最重要的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李达辅佐刘伯承元帅长达11年,深得刘、邓两位首长信任,刘伯承曾赞誉“李达是活地图。”

李克农,安徽巢县人,开国上将

李克农,安徽巢县人,隐蔽战线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与钱壮飞、胡底并称“龙潭三皆”与周恩来、陈赓一起,奠基了我军的情报特工事业,被誉为“红色特工之王”。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李克农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始终从事情报特务工作,多次为革命胜利和民族解放立下特殊功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任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负责军事情报工作。

国民党著名特工之王戴笠被誉为“蒋介石的佩剑”,字雨农,而李克农将军的名字“克农”恰好有“克制雨农”之意,最终戴笠身亡,克农健在。事实证明,在国共两党隐蔽战线的较量上,我党始终处于上风,这与李克农为代表的隐蔽战线工作者的牺牲和奉献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国民党没有戴笠的话历史会重写,我党没有李克农历史会改写!”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据说李克农将军1962年去世时,就连美国中央情报局都放假庆祝。

李涛,湖南汝城人

李涛,湖南省汝城县人,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知名度不高的特殊将军,他和李克农类似,从事一份特殊的职业——军事情报和机要工作。

李涛在长征期间开始担任党中央和领导安全保卫工作,抗战期间历任中央情报部第三室主任、军委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协助叶剑英抓情报、机要通讯、高参室、警备团工作,成为党中央和领导层的首席高参,牵头建立了全军的战略情报搜集机构,并受党中央和毛主席委托,执掌中央军委印信。叶剑英评价李涛说:“能力很强,既是位好领导,也是位好老师。”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早年参加百色起义,精通武术,擅长“壮拳”,掌上功夫一流。

李天佑是四野名将,也是林彪麾下爱将,他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多数时间都隶属林彪麾下,对林彪的军事思想和指挥风格知之甚深,林彪对他也十分信任和器重,在林彪麾下,李天佑先后任东北野战军一纵司令、四野38军军长,被誉为四野第一虎将,尤其在四战四平中,林彪对李天佑委以重任,每次都让他担任前线总指挥。

在辽沈战役时,林彪把一纵这支最强部队留作预备队,更彰显对一纵和李天佑的信任。

李志民,湖南浏阳人

李志民,湖南浏阳人,我军政工战线杰出领导者,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李志民担任的几乎都是军队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职务,和他搭档担任司令就有我军著名的“三杨”上将——杨成武、杨得志、杨勇。

李志民虽然主要负责政工,不擅长军事指挥,但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还是留下很多“政治攻心”的成功案例,他还擅长合唱指挥,在1959年的建国十周年庆典上,100多名开国将军组成一支特殊的“将军合唱团”合唱红色歌曲,合唱团总指挥就是李志民。

李聚奎,湖南安化人

李聚奎,湖南安化人,57名开国上将中最后一个被授衔的人。

李聚奎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的主要职务是参谋长,一直在军队从事军事指挥工作,但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因工作需要调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按照当时规定,不在军队任职的是不授衔的,所以1955年授衔时没有李聚奎,但到了1958年,李聚奎又重返部队,没有军衔就很不合适了,于是军委又研究决定授予其上将军衔。

李姓的开国中将有:李耀、李天焕、李成芳、李寿轩、李作鹏、李雪三,详细事迹略。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