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婴儿哭声看脾气(婴儿4种哭声寓意不同的小脾气)

如何从婴儿哭声看脾气(婴儿4种哭声寓意不同的小脾气)

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能乖乖的,做个不哭不闹的“小天使”,但随着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情绪也变得愈发捉摸不透。越哄越哭、乱发脾气,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因此焦虑起来。如果能读懂宝宝的内心世界,就不难理解他们发脾气的原因了,那么宝宝情绪是如何发展的?家长又该怎样帮助宝宝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呢?来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宝宝的负面情绪也是一种“语言”

宝宝刚出生时就具有兴趣、痛苦、厌恶和微笑4 种初生情绪,在成长与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分化与丰富。

5-6周

宝宝的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是由爸爸妈妈或其他照料者的面孔、声音、抚摸等所引起的微笑。

3-4个月

宝宝能表现出愤怒和悲伤的情绪。

6-8个月

宝宝看到新鲜事物时会感到惊奇,有对主要照看者的依恋和分离焦虑,并表现出对陌生人的焦虑等。

1岁半左右

随着自我意识、交往以及认知的发展,宝宝会产生了羞愧、自豪、骄傲、内疚等更高级、复杂的情感 。

3岁左右

宝宝的情绪分化已接近成人水平,但是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又缺乏自我调整不良情绪的经验,就会出现一些本能的情绪行为,比如尖叫、哭闹、踢打等。

当宝宝情绪激动时,TA的身体同时也在经历一连串激烈的变化,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内分泌受到刺激等。而这种变化,会导致身体内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的增多,压力激素上升则会让宝宝压力更大,心率再次上升,陷入恶性循环。宝宝是无法自己脱离这种情绪的,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宝宝的负面情绪,并不单单只是无理取闹,它是一种表达需求的辅助“语言”,想要理解这种“语言”,就要靠爸爸妈妈的细心、耐心、宽容去解读。

如何与宝宝的情绪语言“对话”?

生理不适

对于小宝宝而言,如饿了、困了、有尿意、疼痛等都是他们哭闹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渐长,生理性原因会逐渐减少,但是在宝宝身体不舒服时,还是会选择用哭闹表达。

应对方法:还不太会说话的小宝宝哭泣时,爸爸妈妈首先要确认宝宝是否存在身体不适,然后判断宝宝的需求,并帮助TA解决问题。7个月左右,小宝宝和主要带养人之间开始建立依恋关系,及时给予回应,能让TA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缺少安全感

当宝宝到了一个陌生环境里,可能会出现一些焦虑情绪,比如怕生、入园时的分离焦虑等,不仅会影响到宝宝对环境的探究,还会影响到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应对方法:家长要帮助宝宝 “走出去”,提高TA的适应力,建立安全感。比如去陌生的环境或者见陌生人前,提前告诉宝宝“要去哪里、那里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人”;入园前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参观幼儿园、培养自理能力等。

负面联想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负面事件和感受。比如有些宝宝小时候不害怕打针,打疫苗时表现得很“镇定”。但是长大一些,反而害怕去医院,看到针管会哭闹,这些是建立在宝宝联想的基础之上的,属于条件反射。

应对方法:平时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不要加强或重复负面体验,当宝宝生病需要打针时,可以用其他联想来转移宝宝注意力。比如“打针是为了打败宝宝体内的坏病菌,宝宝勇敢地战胜了它们!身体会变得更棒!”等。

自我意识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会说“不”了,进入叛逆期之后,爸爸妈妈会发现他们会对这个字尤其钟爱。比如:早上坚决不穿衣服,吃饭坚决不要自己拿勺,要出门时坚决不出门,不需要出门又坚决要出门。

应对方法: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宝宝对于表现自我的态度,也变得异常强烈。当宝宝情绪无法控制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硬碰硬,可以马上提供一个TA更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事物转移掉孩子的注意力。还要避免用命令式的语气,而是用给孩子做选择题的方式来交流,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

语言表达能力差

如果宝宝遇到难题,又不能表达清楚需求时,可能就会通过发脾气来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无助状态。比如宝宝想吃小饼干,袋子却打不开,想喝水,杯子里的水太冷或太凉,喝不了,他们可能就会开始哭闹。

应对方法:爸爸妈妈首先要帮助宝宝解决问题,然后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教宝宝如何正确表达需求,比如肚子不舒服,可以指一指自己的肚子说“肚子疼”等等,宝宝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就有利于家长提供正确的帮助;二是爸爸妈妈要教宝宝学会求助,比如袋子解不开,可以请旁边的大人帮忙等,让宝宝明白不能只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自己。

和大人一样,宝宝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宝宝的外在情绪语言,同开口说话是一样的,反映的都是心理活动,家长应用心去解读。爸爸妈妈要学会对这些情绪表现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才能与宝宝建立正向积极互动,缓解负面情绪。但爸爸妈妈也要注意,不能被宝宝的情绪要挟,一味满足宝宝的不合理要求,会让TA养成以哭闹要挟达到满足目的的不良性格。

举手之劳 星标 本号,实用干货再不错过

365天长情陪伴,助您科学育儿!

— END —

责编:七月 | 主编:吉页 |指导:听

声明:

联系我们:kexueyuer@outlook.com。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