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几迎财神怎么迎财神(正月初几迎接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迎财神有哪些习俗?为什么还有文财神和武财神?

初几迎财神怎么迎财神(正月初几迎接财神)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在古代说道很多:

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燕京岁时记》清·富察敦崇)

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这一天的禁忌特别多,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等。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就是“送穷”、迎接财神。迎接财神的仪式非常隆重,通常这项活动要持续一整天,从早上开始,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结束。

具体程序是这样。先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但是讲究的人家则要摆三张桌子还要外加半张,俗称“三桌半”,这是最高的规格了。

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取这些食物的甜味,寓意财路广阔、生活甜蜜。

二桌是糕点,取“糕”字,寓意高升。

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外加元宝汤等。

剩下的那半桌则是饭、面、菜,一碗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上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

贡品摆上后,主人要带上香烛分别拜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代表五路财神。每拜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拜完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整个仪式才算完成。

在民间的传说中,财神是一类群体,并非单指一个人而言。一般的说法是,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还有活财神蔡京。

以上说了这么多,但是真正的话并没有说透。其实,大家所恭敬的财神,基本上都是传说中的人物、或者是死后被人追封的,真正的活财神只有一个,他就是宋朝时期的宰相蔡京。

蔡京(公元1047—1126年),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人。蔡京从小就是位神童,聪慧过人,4岁能背《岳阳楼记》,23岁中进士(第九名)。

蔡京外貌疏朗俊秀,儒雅从容,艺术天赋很高,在中国的文学、书法、美术史上应该有相应的地位。尤其以书法冠绝一时,先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仿“瘦金体”,自成一家,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时人评他的书法“无出其右者”。

才学方面蔡京绝对一流,但在做官和为人上却是反复无常,唯利是图。所以在官场也是几经波折,共经历四起四落,先后担任宰相达十七年之久,堪称古今第一人。

他拜相以后,打着宋神宗法制的幌子,专权跋扈,打击迫害不同政见者,为了讨好宋徽宗,他又大兴土木,肆意搜刮民间财物。这时的他,在朝中可谓是权倾一时。就连他过个生日,都能惊动皇家。而且卖官鬻爵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谁给他行贿,马上就能升官。

满朝文武官员来庆贺的,分作三拨:第一日是皇亲内相;第二日是尚书显要衙门官员;第三日是内外大小等职官员。

西门庆送了二十箱礼物:蟒袍、汉锦、玉环、犀环、明珠、黄金等,随即就当上了知县,不久又升为知府。《金瓶梅》

蔡京他爹也会算日子,他的生日正好赶上农历的正月初五。于是他的那些狐朋狗友们就有了借口,开始对他百般神化,说他是富神降生,金银财帛会自天而降,就奉他为“财神”,这个舆论后来传到民间,因蔡和财谐音,“蔡神”即“财神”,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人们都供财神时,蔡京(蔡神)就成了活财神。

初五这一日,汴梁城过节打烊的各商铺店肆,都要“破五”开市,正好赶上各地来京祝寿人的生意,一时之间热闹非凡。

由于蔡京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惑乱人主、结党营私。北宋由此风俗颓败,赃官污吏满天下,民不堪扰。后来金国南侵,北宋的两位皇帝做了俘虏,北宋灭亡。北宋虽然不是直接断送在他手里,但他却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

公元1125年,太学生陈东向朝廷上书,将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等人称为“六贼”,认为他们祸患国家,应当诛杀,并且“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宋史·陈东传》)。 因为当时蔡京位高权重、祸国最为严重,天下士人都认为蔡京是“六贼”之首。

公元1126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窘迫,蔡京为保全自己将全家都迁至江南,逃避战乱。国难当头,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童贯等人的罪行,要求对其进行惩处。

囿于宋太祖当年“不得擅杀士大夫”的遗训,天怒人怨的蔡京只是受到免官流放岭南的处罚。

临行之前,他把多年来搜刮的民脂民膏装了满满一大船,他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有钱,大爷什么东西买不来。等东西装完,带着“无官一身轻”的轻松心情离开了京城。

皇家可以放过首恶,但老百姓可不管那些。蔡京做梦也没想到,一路上那么多餐馆货店,只要听说是蔡京,开价再高也没有一个人肯卖食物给他。并且走到哪,就被人骂到哪,活像一只过街老鼠。

这时的他才有所感悟,在千夫所指中写了一首《西江月》,追忆往事:

《西江月·八十一年往事》

八十一年往事,

三千里外无家,

孤身骨肉各天涯,

遥望神州泪下。

金殿五曾拜相,

玉堂十度宣麻,

追思往日谩繁华,

到此翻成梦话。

从开封到岭南有好几千里的路程,几经颠簸,到了长沙,终于病倒,无法前行了。

长沙虽然远在京城几千里之外,但他却任然找不到一间客栈安歇,真可谓是“逆风臭千里”了,最后没有办法,只好住到城南的一座叫崇教寺的破庙里。

由于病困交加,饥寒交迫,这时的他已经气息奄奄,绝望的悲叹道:“京失人心,何至于此!”最后竟饿死在崇教寺的破庙里,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但由于他的罪恶太大,就是死了世人都觉得不解气,以没有接受国家的审判为遗憾,可见老百姓对他的恨之入骨。

“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遂穷饿而死。”(《挥麈后录》宋·王明清)

“卒致宗社之祸,虽谴死道路,天下犹以不正典刑为恨。”(《宋史·蔡京传》)

巧的是,蔡京死后,被草草安葬于崇教寺后面的漏泽园。漏泽园属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机构,本为蔡京所创,主要是用来安葬贫而不能负担丧葬费用之人,但是却成了蔡京的归宿。也正应了一句古话,自己挖坑自己埋。

世间唯一的活财神,竟然是被活活饿死的,简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正月初几迎财神?

1.迎财神是初五。

正月初五,是中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按照习俗,这一天要登高捡柴,因为“柴”与“财”谐音,“捡柴”即“捡财”。民间一直流传着“空手出门,抱柴归家”的说法。

迎财神、登高、烧香祈福、抱财(柴)等风俗,无一不彰显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增添了年味与喜气,传承着情感与希冀。

扩展资料:

春节习俗

严格来说,“过年”其实是个时间段。从小年开始,一首“过年谣”就把到除夕要做的事情安排好了:扫房、沐浴、准备食物……忙忙碌碌迎接新年。

迎接新年的第一个重头戏,大概要数除夕,又叫“年三十儿”“年三十夜”。《说文解字》里讲,“夕,太阳下山”,字意可以引申为夜晚,除则是易和交替的意思,连起来就有了“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寓意。

这一天,人们要张贴年画、春联和福字,有的还要贴上窗花。图案一般都很喜庆,有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有花开富贵的牡丹,还不乏当年的生肖,比如己亥年贴上可爱的小猪造型剪纸,便是十分应景了。

年夜饭是除夕夜最热闹愉快的时刻。各种美味佳肴在年前早已备好,北方还必须得吃一顿排场隆重的饺子,配上腊八醋和腊八蒜,色味双绝;南方要吃年糕或米饭……水饺外形像“元宝”,年糕谐音“年高”,都是团圆如意的好兆头。

吃罢年夜饭,照例需要守岁。大人围桌闲坐,孩子们提着灯笼跑出屋外,把铺在院里或路边的芝麻秸踩得声声作响,这叫“踩岁”,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期待一年更比一年好。

老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守岁到零点,爆竹声中一岁除,旧的一年就算热热闹闹地被送走了,又一年的岁月凝固为生命中的记忆。

初一到初七 每天都有讲究

吃过年夜饭,也接回了灶王爷,踩着一地鞭炮纸屑残渣,正月初一照例是要去给各家各户的亲戚们“拜年”。人们穿起新衣,预备好茶点糖果,款待客人。

丰子恺在《过年》写道,“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严格来讲,在旧日民俗中,从初一到初七,每天做什么都有讲究,有起伏、结尾、过渡,颇有节奏感。

民俗学专家王娟关注过这一情况。她说,大年初一的时候,人们会画鸡、 吃“五辛盘”、吞鸡子等等,不一而足。

“画鸡”是旧时礼俗。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积累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这七天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画鸡贴于门上,以示谨始。

五辛盘更有意思: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要用葱韭等五种味道辛辣的菜蔬置于盘中供食,取迎新之意,也顺应了春天即将到来,万物生发的自然规律。

初二到初六,几乎都是新年休息、玩乐的时光。且不说庙会上的食品和玩具,单是各式各样的表演就能让孩子们看花了眼。

“人日”则比较重要,需要祭祀人文始祖炎黄二帝。有的地方,会拿纸剪一个小人,贴在卧室帐子上。再讲究一些,就煮“七菜羹”(又名“七彩羹”)吃,据说在随后的日子能够诸事顺遂。

不过,有趣的是,在初一到初七的时间段里,民俗里单单出现了一个“破五”,也就是正月初五。

古代社会,物质生活不够丰富,忙碌一年到头,也未必人人都能过一个圆满如意的春节。然而新年又总要有点盼头,所以,老百姓规定了许多年俗禁忌,希望一年有个好的开始。

比如,要说好话、不能骂孩子,尤其初一当天更是如此,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一年的坏运气;也不能在初一早晨催人起床,认为这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当然更不能打碎东西。万一有个不小心,要赶紧说上一句“岁岁(碎碎)平安”,把霉运带走。初一到初五,还不能把垃圾扫出门外,否则会把福气带走。

整个年节都这么过日子,显然不太现实。所以,民俗里很快出现了“破五”,规定此日一到,农历新年前些天的禁忌皆可打破。

“破五”也要过得很有仪式感:“送穷”、迎接财神。人们清晨早早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要边放边往门外走,表示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赶出去。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

所以,“破五”一到,也就意味着过年活动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