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遗忘曲线图(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说明)

很多人在刚开始学英语时,可能都听说过“记忆曲线”,但不是所有人对“记忆曲线”的理解都是全面的。

所以今天我们主要想以词汇识记为例,与大家分享几个语言学习中和“记忆曲线”有关的知识,因为词汇量多少,与我们的记忆有关,而对记忆的单词能否有效地使用,决定于最初是用什么方式把这些单词记住的。

人类遗忘曲线图(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说明)

现在比较流行的各种背单词的手段,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一是“背诵单词”的机械记忆方式,二是“巧记单词”的联想记忆方式。下面我们对这两种记忆方式都分析一下。

一提到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来背诵单词,很多人都会说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的遗忘特征,是对刚记住的内容在短时间内遗忘速度最快,随后遗忘速度逐渐减缓。

比如刚成功背诵的内容,过20分钟后测试,就只剩下58.2%的记忆了,1小时后还剩44.2%,8.8小时后又减少到35.8%,然后遗忘速度逐渐减缓,一天后剩33.7%,2天后剩27.8%,6天后25.4%,一个月后还能保留有21.1%的记忆。

最后他总结出,记忆保留量与时间呈现自然对数曲线特征。如下图:

对上面这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大都很熟悉,但大部分人对它的理解却是错误的。

首先犯的错误,就是不清楚遗忘曲线上那些时间点所显示的百分比代表的是什么。很多人认为,不就是代表忘掉一部分之后还能想起多少吗?

比如头一天背会了1000单词,第二天一测试,发现只能记得337个了,不就是“一天后只剩下33.7%的记忆”了吗?

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这个33.7%并不是“还能想起33.7%的内容”,而是“还有33.7%的记忆保留”,也就是前面那段相声里的大叔的“没全忘、没满忘”,而并不是表明你当时能想起来的量。

即便此时已经一个字都想不起来了,但今天经过提醒复习又恢复能背诵了,这次“复习”需要用的时间(或背诵次数),跟初次学习实现第一次能背诵所用的时间(或背诵次数)比,会有所减少。

这个“减少的学习量”,就是“记忆保留”,这才是那33.7%的真正含义,也就是你以前所有的努力到现在真正的含金量,这才是上图中百分比数值的含义。

这个用测量“学习节省量”来定量分析记忆和遗忘的程度,是艾宾浩斯的天才发明,也是他的全部记忆实验中的最核心技术指标。

艾宾浩斯正是用对比各种记忆条件下的“记忆保留”的手段,来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量遗忘随时间变化的程度,通过统计和计算,给出了至今被世界公认的遗忘曲线数学公式:

b=100k/((logt)c k)

其中b是记忆保留(即上图遗忘曲线的纵坐标值),t是时间(即上图横坐标),k和c是两个常数;对于他自己的情况以及这次试验的材料的特点,k=1.48, c=1.25。

艾宾浩斯曲线中百分数值的真正含义:

这次“复习”需要用的时间(或背诵次数),跟初次学习实现第一次能背诵所用的时间(或背诵次数)比,会有所减少。这个“减少的学习量”,就是“记忆保留”。

干吗要整这么复杂,不直接测量还能想起来多少内容,却去测量节约了多少复习时间呢?

原来当年艾宾浩斯非常清楚记忆不是“有”和“无”两种状态,而是大脑对某个内容的印象深浅程度问题。

在某个印象程度之下,就可能会当场回忆不出来,但实际在思维潜层中仍有印象,也应算是记忆的成分。

然而这种“没全忘”的剩余记忆,既然无法回忆出来,就无法直接测试,当然也就无从知晓到底有多少了。

但如果反过来,通过“复习”再次达到“完全想起来”的状态,这个复习时间是可以测量的。这次“复习”时间,比第一次“学习”的所用时间(或背诵次数)节省了多少,就是剩余记忆的数值。

虽然初次接触这种方式感觉有些奇怪,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个方法非常巧妙,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能够定量测量记忆保持程度了。

如果没有理解“记忆保留”的正确含义,就会认为要赶紧趁着刚背会的内容还能想起来的时候,赶紧去复习来刷新记忆,让新的遗忘曲线又回到高点再开始下滑。

既然遗忘曲线的特征表明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于是就认为应该采用“先紧后疏”的复习策略。

而对复习点的选取,甚至直接参照艾宾浩斯当时得出遗忘曲线时使用过的遗忘测试点,比如首次记忆后的第20分钟为“复习点1”,1小时为“复习点2”,9小时为“复习点3”,然后是1天,2天,6天,31天等时间点。按照这种理解,一些人制定的复习计划如下图:

一些人将这种“前密后疏”的学习点选择方式,冠名为“艾宾浩斯记忆周期”,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单词学习计划,还有人称之为“单词学习的魔法”等等。

事实上艾宾浩斯从来没有采纳和论述过这种方式的记忆周期。

后来的科学实验也都证明,按照这种学习周期来学习,学习效率也并不理想。

那理想的高效率的学习周期应该是怎样制订的呢?

想要明白理想的记忆学习周期,还需要了解艾宾浩斯对记忆研究中的另一项发现:间隔效应。

艾宾浩斯发现,如果使用固定的背诵次数,那么把这些背诵分散在不同时间进行,最终的记忆效果,会比把这些背诵集中在一起使用的记忆效果好很多。

这种记忆特征被称为是“间隔效应”(spacing effect),而具体的实践方式则被称为“分散学习”或“分散练习”(distributed practice)。

如果说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前人发现人类记忆特点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规律总结和定量分析,那么对间隔效应的发现,则是艾宾浩斯对记忆特点研究最有价值的独立贡献。

顺便说一下,“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的概念,也是艾宾浩斯最先提出的。

学习曲线表明,人掌握知识的速度,也是先快后慢。开始很快、很见效,之后越来速度越慢。学习曲线的特点跟遗忘曲线有很强的对称效应。

在上图中,实线是间隔学习手段的过程和效果,虚线是集中学习手段的过程和效果。

可以看出,用同样多的总学习时间和次数,集中学习后的遗忘速度很快,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

学习完成后经过同样时间来测试记忆保持度,显然分散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那该如何选择间隔学习点呢?每次学习间隔多久才比较理想呢?

前密后疏的学习节奏,不如等距间隔学习效果好。

艾宾浩斯在记忆研究中,曾经测试过以一天为单位的等距间隔多点学习,但没有用其他时间长度或不等间隔点做过记忆实验。

在艾宾浩斯实验之后的一百年间,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的不同学习间隔点的相关记忆研究,都普遍发现用前密后疏的学习节奏,不如等距间隔学习效果好。

前密后疏式的分散学习方式,也有专门的名称,叫作“延展间隔学习”(expanded spacing practice)。

多项研究发现,如果追求短期效果,“延展间隔”和“平均间隔”两种选择的学习节奏效果差距不大。但如果是长期记忆效果,平均间隔的学习效果好。

对平均间隔学习效果比延展间隔学习效果好的原因,有很多理论来解释,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编码多样化理论”(encoding variability theory)。

该理论认为,同一内容出现在不同条件和背景下,记忆效果比较好。如果复习时间隔得太近,比如只间隔1个小时,学习出现的条件和背景跟前一次太相似了,所以记忆效果不好。

时间间隔过近时,由于对相同内容才见过不久,大脑会降低对它的注意力并压制信息处理能力,反而起到负面影响。

所以从长期效果来看,“延展间隔学习”的前几次密集学习所花时间和精力,基本上是白费。

既然记忆状态是动态的,那么“背会了”也不用得意,因为这是暂时的。而“背不下来”或者“没背会”也不用沮丧,因为这是正常过程。

有时尽管会“想不起来”,但以前所有的努力都没白费。

很多人由于对遗忘曲线的理解错误,自然造成了对遗忘曲线在学习中的应用出现错误。

用同样多的学习次数和每次相同的学习时间,“间隔学习”与“集中学习”的记忆效果对比图

从实践角度讲,使用“延展间隔学习”的学习计划制定和执行也很麻烦,所以大家不应该去使用前密后疏的学习方式,就使用等间距的间隔学习好了。那等间距学习,每次的学习间隔又该相隔多久才好呢?

尽管机械记忆方式的口碑很差,但把这种方式作为学习最初级词汇的手段之一,效率和速度都不错。完全放弃这种学习能力是危险的行为。

那使用机械记忆的背诵单词方式,除了应用前面讲的“间隔学习”的合理学习频率和步骤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此的研究也是汗牛充栋,下面我就简单列举几个在学习外语单词时可以参考的科学方法。

1.听声音

研究发现,采用边听边看单词的学习方式的长期记忆效果,远比只看不听的长期记忆保持得高,所以学习过程中要使用听的手段来帮助记忆单词。另外抄写和一边听一边写的记忆效果,不如只去听的效果好。

对大约100个单词量的生词表,进行7次重复背诵就能让大多数学生当时就记住这个单词表中的大部分单词,远比很多人估计的效率要高。

需要注意的是:

2.重复次数

多项实验发现,对大约100个单词量的生词表,进行7次重复背诵就能让大多数人当时成功记住这个单词表中的大部分单词,远比很多人估计的速度要高。

当然这只是一次学习的效果。此次学习记住后的情况,会符合前面讲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所以需要用间隔学习来巩固。

3.单词闪卡

单词闪卡(flash card)是指把英文单词写在卡片的正面,它的母语解释写在背面。

单词卡片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单词表的学习效果好。首先是因为单词表因为每张记录一个单词,所以很容易被学习者按照单词的难度和对单词的熟悉程度等分类排放,并以此来安排复习进度。

其次,由于一次只能看到原词或者是它的解释,有助于强迫学习者进行回顾式输出,而不是一下子看到答案。

再次,单词表中的单词容易产生“单词表效应”,即这些单词放在表上都能认得,一旦单独出现就不认得了;而闪卡本身就是单独出现的。

最后,学单词表容易让人记住表上的单词次序,造成一旦打乱次序后有些词会回想不起来,所以学习过程中使用无次序的闪卡,就会避免掉这个缺陷。

4.单词表

要使用单词表学习,可将每篇课文中生词的单词表安排在每页正文的下面,这样做比将所有课文中的单词集中到一个单词表中放在全书最后的学习效果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觉得有用的话,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探讨交流~

希望有帮助,希望一起走得更好更远,感谢支持。

感谢支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