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观后感(学习雷锋的读后感)

如何高效地学习?

劳逸结合,当你学习累了就去踢踢球,放松后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我是厦九九:上市公司品牌总监,头条号职场领域签约作者,写作培训师,《撑过去,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很高兴为您解答。

如何高效地学习?我认为至少做到三个层面: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其次掌握学习方法,最后刻意练习,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下面我们分别来说一说。

一、确定目标: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可行的目标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说过:我看到过一句令人非常震撼的话——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非常震撼。的确,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以为这样可以缓解焦虑,不被社会淘汰,实际上只是饮鸩止渴。

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之后,真正的学习才算开始。明确你的目标很重要,知识爆炸的时代,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没有目标的学习都是伪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年到底看似学了很多,很上进很勤奋,但生活工作依然没有变化的原因。没有目标、目标错误、不符合实际的学习,要么浪费时间、要么浪费金钱。

目标要现实,要具体、可衡量、可达成、有时间限制、有相关性,也就是SMAT原则。不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计划你根本完不成的事情。

从现状和未来出发,考虑在1-3年内会涉及到的领域、使用到的知识技能,根据需要的迫切程度去制定你的学习目标和优先次序。

你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和实际生活工作相关,学完要有致用的出口才行,同时边学就能边用是最好的,你会更有动力和热情。反之,即便学的时候很用心,一直没有使用的机会,很容易就前功尽弃。

比如我从去年开始学英语,坚持了半年感觉到明显进步,因为工作和生活中极少有机会用到,除了看英文书,这几个月一忙,学英语这件事就彻底放弃了。

高效学习的前提,是有具体目标,有明确的目的。

二、找对方法:整体性学习

学习是需要方法和策略的,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地处理信息、有机地整合知识、充分地运用所学的东西,是学习的关键。

《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一书介绍了整体性学习策略,掌握系统思考的模式,避免学习中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掌握这种学习方法,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简单地说,就是看待知识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任何一门知识都不会单独存在,它总是与方方面面的知识练习在一起,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很多学习方法都这么说。不过,整体性学习在这方面走得更远。

整体性学习需要采用多种综合学习,而不是试图在大脑中复制一个完美的拷贝(机械记忆),而是在你大脑中将已有的知识和新知建立联系,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从而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吸收合驾驭知识。

知识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的越好。整体性学习的顺序: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

整体性学习需要把握三个观念:

1.结构

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结构就好像你思想中的一座城市,在城市中有很多建筑物,建筑物之间有道路相连,有些建筑高达且重要,与城市的其他建筑有上百条路相连,而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建筑,则只有几条小道与外界相通。

如何高效学习观后感(学习雷锋的读后感)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在大脑中绘制了一份城市地图。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只是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

聪明的人会很自然地这么多,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强有力的结构,来自概念之间不断的联系,一次完成一个想法,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2.模型

假如说结构是整体性学习的门户,那么模型就是开门的要事。模型是简化的结构,对于快速学习新概念至关重要。

所谓模型,就好比一本书的目录,几页目录就概括了一本书的内容。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就可以从目录开始,而不必逐字逐句阅读整本书。模型有很多种类型,但目标都一样:那就是压缩信息。通过将一些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创建一个模型。

模型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引申出全部的知识。

模型从哪里来?生活经验是最熟悉的结构,也是模型的主要来源,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结构也是模型的来源,只要与所学的东西类似,就可以拿来作为模型。

3.高速公路

前面讲了结构的城市里有很多路将建筑连接在一起,拥有众多城市内部的公路当然很有用,但仅有内部的路并不足以发挥大脑的真是力量。因此,你需要增加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即结构与结之间的联系。

比如你正在学习生物学,又与学过的商业发展史课程相比较、相联系,这就建立了高速公路。建立高速公路的好处不会马上显现出来。

但它能激发创造力,就像查理芒格说的多元思维模型,形成的综合效应,让人“跳出盒子”之外思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以不曾想过的方式将常人眼里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联系在一起思考,这就是创造。

利用高速公路可以在专业交叉的领域建立起新的结构。

三、刻意练习:掌握核心算法,大量重复,有效反馈

我们都听过一万小时理论,是说各行各业,无论你做什么,只要达到一万小时,你就能够成为大师。

不过这个观点并不正确,练习的“质”比“量”要重要得多。真正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一万小时离不开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一书指出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必须包含以下四点:

1.在学习区练习,有明确定义的特定目标。

我们的学习一般有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舒适区很好理解,就是你非常熟练、几乎是下意识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学习区就是有一些挑战,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的。恐慌区,就是远远超出你的能力,当前很难掌握。

刻意练习就是在学习区练习,并且每个阶段的练习,都有具体的目标,设置里程碑,不断进阶升级。

2.掌握核心算法,然后大量重复。

所谓核心算法是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提出的,也就是套路、方法和模型(和整体性学习中提到的模型是一个意思)。这里所说的重复,也是在学习区内重复。

学习任何一样新东西,其实是打破思维惯性、进行大脑重构的过程,需要多次练习,才能刻入大脑。

3.持续获得有效反馈。

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进步的更快,那么找个好导师。这样做的好处是,导师会明确地指出你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及时给出反馈,并给出调整建议。

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人类学子的特征也是从错误中学习。自己盲修瞎炼,没有反馈,那么大量重复,收效也不大。

4.专注。

同样在学习区练习,练习时间一样,也有反馈,最后的结果差异也可能很大。原因就在于是否专注。

有研究指出,那些顶尖的专家在进行刻意练习的时候有几个特点:不间断的刻意练习通常只能坚持1个小时、通常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候练习、每天都里练习而且周末不间断、每天的刻意练习加起来是4-5个小时。因为这是一项非常耗费精力和能量的事情,需要专注和持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