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取消1至3年级家庭作业(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

代表建议取消1至3年级家庭作业(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

8天的全国两回即将结束,关于教育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校外培训乱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家长焦虑……代表委员们从各角度谈到了教育的问题。
整理出9大问题,看看是否也是你正在经历的——
1 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主,建议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
目前,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保育和教育)有待提高,“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保教要求并未全面实现,有的幼儿园仍然存在“小学化”倾向。
建议加强幼儿课程管理,遵循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保护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
——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刘晓庄
此外,涉及幼儿教育的建议还有:
【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
当前,中国家庭教育抚养孩子有着各种“后顾之忧”,需要通过国家出台政策,落实规划要求来缓解。“后顾之忧”之一就是学龄前儿童抚养成本高昂,这极大压抑了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建议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通过解决“刚需”来缓解家庭教育抚养孩子的后顾之忧。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林勇
2 孩子睡不醒
【缺觉成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
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调研发现,高达81%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与学业竞争有关系。
缺觉已是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是写照。中国学生学业压力大、生活满意度低。外界过度竞争,内卷化带来的焦虑,传递给青少年。
呼吁全社会更加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包括深化教育改革,淡化学校教育环境中过度的个体竞争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净化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上网时长和内容进行管控,构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立青少年极端行为预警平台等。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陶凯元
3 美术音乐忙考级
【美育课不是艺术考级】
在学校中,美育课和体育课往往或有或无,时有时无。美育课不是艺术考级,而是对审美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素养的教育。现在最重要的是让美育考评更科学。
美术不再仅仅只是兴趣,而将成为必修,美育在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也会越来越大。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少年儿童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范迪安
【音乐类“考级”建议调整方式或取消】
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儿童“痛恨音乐”,究其原因,与目前的“考级”制度有关。
音乐考级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但随着音乐考级的普及,功利色彩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
“学琴为考级,考级为拿证”是绝大多数的琴童和家长抱有的学习原则,至于是否真正热爱音乐、是否能在音乐中获得某些思想等等,似乎并不重要。
音乐考级是一块大蛋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和机构的实际利益。为求速成和“跳级”,有的培训机构和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学生一起打磨考级曲目。还有某些教师受经济利益驱使,直接把考级教程作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也只局限于几首考级曲目,对其他作品几乎不闻不问。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如愿获得了一定等级的证书,他们的读谱、视奏等基本功以及音乐的表现能力都不扎实。
而且非正常、超负荷的身心压力会让他们对音乐失去好感,打击信心和自我观感,从而逐渐厌学并且开始厌恶音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
【建议取消对12岁以下儿童开展美术考级】
考级是以牺牲一代代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代价的敛财行为。
如果用一个尺度衡量,显然会抹杀少儿美术的差异性,造成美术表现的同一性,从而导致美术生命力的衰竭。美术考级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死记硬背、单纯模仿是损害儿童想象力的一把“软刀子”,天真烂漫的儿童进行美术考级就是依样画葫芦,翻来覆去地画上几遍,学生通过了考级也厌烦了美术。
甚至美术考级已成为一种敛财行为,花钱买证书,通过率已达96%以上,实在不像画的就降一级处理。跳级去考,可以先把前面几级的钱交齐。此外,找人代笔也不得而知。
取消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各种门类的美术考级,不得将社会考级作为加分依据。同时,要清理整顿各级各类考级机构。我们要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逐步建立学生的审美观念,为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
4 网上忙上课
【违规将课程内容“小学化”,建议禁止面向学龄前儿童提供电子产品】
近年来在线教育快速发展,部分互联网教育机构为抢夺市场,面向学龄前儿童大量推出学习课程。各类在线教育广告在雄厚资本的支持下铺天盖地,大肆鼓吹提前学习的必要性,违规将课程内容“小学化”,既向家长传递“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又违背学龄前儿童成长规律,大量开发“幼小”衔接在线学习课程,无视电子产品对幼儿发育的不利影响。
有关方面既未对此进行有效监管,也未对学龄前儿童使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科学规范指导,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忧。
建议出台政策法规科学制定学龄前儿童(2-5岁)在线教育的政策规定,规范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在线教育内容,明确禁止面向学龄前儿童发布在线教育广告和提供电子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胡旭晟
【简直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应试刷题教育常态 建议加强审查课外培训广告投放】
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造势太过头了,过度制造教育竞争焦虑。这让人感觉,好像全国人民的孩子都在补课,都在上培训班。
家长越看越着急,越着急,就越想把孩子送去刷题、上课。
现在简直形成了“线上加线下,实体加虚拟,口灌加电灌,学校加社会”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应试刷题教育常态。
建议加强审查课外培训机构广告投放,规范宣传形式,引导家长回归理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 李景虹
【在线教育课外辅导机构去年投入上百亿用于市场营销】
2020年,仅在线教育的课外辅导机构就投入上百亿元用于市场营销。他们的广告词是:报班之后即使孩子失败了,家长也尽力了;如果不报班,即使孩子成功了只是侥幸;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允许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愿望成为普通人。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许进
【教育类App铺天盖地隐患多】
部分教育类App与在线学习平台缺乏教育专业性,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下降,比如快速获取答案、错漏百出、夸大宣传师资等。学生疲于参加多个线上平台的学习,既容易导致近视、脊柱侧弯等身体问题,又容易产生焦虑、回避等心理问题,影响同伴交往与亲子关系。
建议加强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专业研究,完善智能技术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准入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媒体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减少大量线上学习产品对教育的干扰,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5 家庭作业全家做
【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
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重,还衍生出义务教育商业化和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心理负担。教育的压力也客观导致了年轻人生育欲望的骤减。
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厘清学校与家长的责任边界,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一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
增加体育运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学生体能。
同时,应组织专家学者科学编制教材,减少笔头训练。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广东省委会主委 马光瑜
【建议取消一至三年级任何家庭作业】
建议小学5点放学,取消一至三年级任何形式家庭作业,厘清家校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第六中学教师 何金英
【家长微信群过多过滥,建议出台文件规范】
建议教育部出台教师如何规范使用“家长微信群”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禁止通过微信要求或变相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在“家长微信群”中安排与教学无关的各项任务。
同时对“家长微信群”的发起、组织、管理进行规范,避免存在作用重复、覆盖面小、没有实际意义的微信群。还要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对“家长微信群”重要性的认识,审慎建立微信群。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副市长 徐睿霞
6 体育教育不重视
【建议中小学体育课“晒课表”】
一些学校没有开齐开足体育课,除了极个别可能由于体育师资不足未能开设外,更多的是将体育课时间调剂给文化课,因为文化课要参加升学考试或者分值更高。这里隐含着一个逻辑,就是上了体育课可能就会影响到文化课的考试。实际上,将体育纳入中考科目并且计分,实施的效果是既提高了运动技能,又没有影响到文化课考试。
建议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开齐上好体育课,开展中小学体育“晒课表”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以往存在的挤占体育课以及“阴阳课表”等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叶仁荪
【探索高中的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分数】
完善体育中考改革,推出体育健康的典型,探索高中阶段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也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最终进入高考分数。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关南街小学副校长 柴会恩
【建议立法确保儿童每天运动不少于1小时】
现在青少年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身心失衡、动静失衡、营养失衡,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运动量严重不足、运动时间难以保证。
民族昌盛、健康中国从儿童体育抓起。高度重视儿童体育工作,建议纳入立法计划,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确保儿童每天上午10点以后、下午3点以后各运动至少半小时,全天体育运动不少于1小时,不断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健康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谢红
7 人人都去学奥数
【普通孩子没必要去学那些怪怪的、奇特的技巧】
奥数只是极少数孩子去学的,的确有一些非常有天赋、对数学非常热爱的孩子,这些孩子才应该去学奥数。特别不喜欢数学的孩子如果学习了奥数,可能会把孩子的学习兴趣搞没了。
此外,普通孩子也没必要去学习那些怪怪的、奇特的技巧。学校出的题目应该更接近生活,让学生觉得可以在这些题目中找到生活的影子,学习不该带有功利性。
——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 袁亚湘
8 一切分数说了算
【建议变革教育评价方式,破解教育“内卷”】
现行教育评价取向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教师为了升学,过度教学、分秒必争;学生为了分数,过度学习、分分计较。导致学生乃至家长之间功利取向、过度竞争。但教与学的效率却不升反降,致使学生消极厌学、身心俱疲。
现有评价方式偏重知识的标准化,强化了中小学生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而淡化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匮乏。现有评价方式重在分等筛选和“以分取人”,忽略学生个性和禀赋差异,轻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兴趣需要,或多或少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建议逐步降低考试量化分数在评价中的比重,要改变单一的纸笔考试方式,尝试推行情境式、体验式评价、增值评价,让学生在感受喜悦中增强自信。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 胡卫
【严禁发布各种考试排行榜】
建议严禁以任何方式宣传报道中高考升学率、中高考状元;
严禁以最高分、最牛班等方式,宣传中高考成绩;
严禁统计发布所谓各省高考状元;
严禁发布全国、全省、全市所谓百佳高中、初中、小学排行榜;
严禁发布所谓各种中考高考排行榜;
严禁“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想要好成绩,就找好方法”等标语。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志勇
【明令禁止学校悬挂人为制造攀比、加剧考试竞争和焦虑的标语和横幅】
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变用单纯的考试升学“指挥棒”指挥和评价学校教育的倾向,必须落实到每一所学校,从学校门口做起。
建议明令禁止学校悬挂人为制造攀比、加剧考试竞争和焦虑的标语和横幅,多宣传毕业生中爱岗敬业的普通劳动者,塑造尊重普通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教育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刘焱
【家长焦虑的罪魁祸首是“教育评价瓶颈”】
家长很焦虑、孩子很辛苦、学校很无奈。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被裹挟。但是,教育目前呈现的状态,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没有达到大众的期待。
这是因为教育教学受制于教育评价瓶颈。过去,大家对“人”的发展不像当下一样追求高质量发展,读中专、职高便已满足,对“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并不抵触;现在,大家都渴望高质量的教育、追求更好的发展,因而导致了教育内卷的出现。
建议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要从“唯分数论”转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向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评价,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9 功夫花在学校外
【建议禁止在职中小学老师有偿补课】
中小学教育的基地是学校,但各种有偿补课班层出不穷,学生疲于应付、睡眠不足、体质不达标;家长苦不堪言,经济负担重。教育的家庭成本节节上升,影响到全社会生育意愿。
建议禁止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和个人开展中小学大纲规定的必修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有偿教育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 孟安明
【课外班乱象需要综合治理】
课外班的乱象,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目前,已然形成了由补习机构、线上教辅平台、媒体等相关群体组成的利益链条。这样的现状,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此外,关于教育的问题,还有代表、委员对现行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关于高考时间
【建议高考时间微调到6月的首个周末】
如果6月7日、8日不是周末,很多考生家长会请假专门陪孩子参加高考,另外如果考点离考生家较远,由于担心堵车耽误考试,家长一般会在考点附近住酒店,这无疑会增加考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同时,为了保证广大考生能按时参加考试,城市一般会采取交通管制措施,这会给其他市民的出行带来困扰。交通管制也会影响市民出行。
建议把高考时间微调到6月的第一个周末,而非固定的7日、8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 吴仁彪
关于放学时间
【建议幼儿园、小学放学延长至晚6点】
建议延长幼儿园、小学放学时间至晚6点,以便于双职工父母下班后接送,以免因无法接送孩子造成女性职工离职,同时也可减少课后托管班的费用支出。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康乃尔集团董事长 宋治平
关于普高录取率
【建议提高普高录取率至80%以上】
目前初中生分流可以一定程度引导部分不适合进行高中教育的孩子学习专业技能,有其合理的地方,但超大比例分流,显然违背教育公平理念,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需要进行改革完善。
建议满足人民教育需求,提高普高录取率至80%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赵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